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16年第6期
编号:13071156
改良针柄的固定方法用于减轻七叶皂苷钠静脉输液痛的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1日 《右江医学》 2016年第6期
     肛门坠胀是肛肠疾病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为了减少病人术后肛门坠胀的发生,临床上常静脉输入七叶皂苷钠注射液3-5天。但在临床中常常发现大部分患者静脉滴注该药液3-5天后在穿刺处出现不同程度的酸胀、麻痛,严重时出现静脉炎:红、肿、热、痛,条索状、变硬的静脉,甚至静脉滴入不畅,肢体活动疼痛更为明显,减慢输液速度或更换穿刺部位可以缓解疼痛,但效果不满意。自2015年6月以来笔者给使用一次性头皮针输注七叶皂苷钠注射液的患者,穿刺成功后将针柄180。向左翻转,形成针尖斜面朝下,再行无张力的固定,观察发现此法明显降低输液疼痛的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肛肠科行肛肠疾病术后静脉滴入七叶皂苷钠注射液的205例患者,男121例,女84例,年龄19-74岁,平均46岁。将患者随机分两组,改良组103例,对照组102例,两组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完整性、感觉均为正常,且能进行有效沟通,年龄、血管的选择、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头皮针穿刺方法 进行一次性头皮针穿刺均选择弹性好、暴露明显,又无破损、炎症的手背浅静脉,由有经验的护士进行穿刺及宣教。对照组采用传统针柄固定法:第1、2条胶布分别从左向右横向固定于针柄及针眼上:在针柄下方呈“V”形向上交叉固定第3条胶布;最后将头皮针的硅胶管呈“G”形盘曲在穿刺点上方,并在“G”形的中间部分从左向右横向固定第4条胶布。改良组:①穿刺成功后将针柄180°向左翻转,形成针尖斜面朝下;②无张力的固定方法:以针柄为中心向外展开无张力粘贴第1条胶布;第2条止血棉的胶布以穿刺点为中心,由里向外粘贴于皮肤:再避开穿刺点及其穿刺的静脉走向,将一次性头皮针头的硅胶管呈一“L”形盘在针柄的左侧或右侧,在第1、2条胶布之上以“L”形的硅胶管为中心向外横贴第3条胶布:最后在穿刺点左上或右上方3-5 cm处由里向外横贴第4条胶布。两组均选择同批号的7号一次性头皮针输液管,相同批号、滴速的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药液。药液滴人30分钟后,操作者采用数字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输液疼痛评估,观察穿刺处有无酸、麻、胀、痛等不适表现。

    1.3疼痛评估标准 制定规范的疼痛评估标准,统一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疼痛值,操作护士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见图1。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PEMS 3.1进行统计学处理,等级分组资料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较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患者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见表1。

    2.2两组静脉滴入情况 两组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均是一次穿刺成功,局部无肿胀、药液渗出,无输液不畅等反应。

    3.讨论

    植物性神经系统生理学认为,皮肤血管由交感神经支配,痛觉感受器主要是游离神经末梢,根据不同分布部位可分为表层感受器和深层感受器。表层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各层,当神经接近末梢时轴突的髓鞘消失,成为裸露的分支分散在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之间,其分布密度大,对刺激感觉很敏感,而分布在关节韧带、肌腱肌膜、骨膜肌膜、动脉血管下壁的游离神经末梢较稀疏,对刺激敏感性较低。

    在静脉穿刺成功后,向左翻转针柄180°使针尖斜面朝下再固定,可减少和缓解静脉滴入七叶皂苷钠注射液所致疼痛。因针尖斜面朝向血管下壁,相对远离或避开对体表敏感神经末梢的刺激,而血管下壁及深部组织神经敏感度差,疼痛的发生率就明显降低,从而降低静脉输人七叶皂苷钠注射液疼痛的发生,提高其输液时的舒适度。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常规固定法的不足有:第1、2条胶布平行固定,第3条胶布在针柄下方呈“V”形向上交叉固定,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止血棉与皮肤之间无粘贴作用,从而穿刺点与外界有空隙相通,造成穿刺点污染:且常规固定法将一次性输液针头的硅胶管部经穿刺点上方、静脉走向呈“G”形盘曲,其大弯正好盘绕在针尖上方,当胶布固定之后,压迫输液的静脉通道,阻碍药液滴入,甚至造成液体滴人不畅、疼痛,血管表浅的患者、寒冷的冬天硅胶管变硬时尤其明显;此外与针柄相邻的输液管,如活动、外出、如厕时容易牵拉晃动输液管波及钩动头皮针尾部,摆动在血管内的头皮针造成患者疼痛或针尖刺破血管,引起药液外渗;也容易引起第1、2、3条胶布受牵拉后松动固定不稳,时常需要加固第5条胶布,这既增加患者不满情绪,也加大护士的工作量。因此,我们对针柄的固定方法进行改良,有以下优点:既保护了穿刺点、缩短拔针时间,也减少拔针时二次疼痛,还不影响输液滴速。改良组将第3条胶布在第1、2条胶布之上由中央向外按压横贴于“L”形的硅胶管上,减少了穿刺点与外界相通的空隙,从而保护了穿刺点;拔针时分别从针柄的左侧或右侧一并撕下3條胶布,可缩短拔针时间;输液针头的硅胶管在穿刺点左上或右上方3-5 cm处由里向外横贴第4条胶布,输液管接头与头皮针尾部的距离较远,输液管摆动就不会影响到头皮针尾部,从而提高了静脉治疗效果、患者的活动度及舒适感。

    总之,静脉穿刺成功后针柄180°向左翻转,针尖斜面朝下,无张力固定法不仅安全可靠、方法简单,既保护了穿刺点,更符合无菌原则,还降低患者输液疼痛的发生率、重新固定率,重要的是提高患者的舒适感、活动度,值得推广。, http://www.100md.com(黎一霖 周晏合 黄彩岸 黄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