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19年第10期
编号:13403654
颅脑创伤后脑温变化及对症治疗的研究进展(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日 《右江医学》 2019年第10期
     4.2 药物治疗

    对于伤后无明显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损害表现,药物能控制的高颅压,头颅CT未显示明显占位效应者可暂时保守治疗[32],当患者出现颅内高压症状或者颅内压监护仪显示患者颅内压高于正常值时可按需降低颅内压,维持脑灌注压的作用,从而保持脑温在合适的生理状态下。TBI患者多会发生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于明确肺部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的患者,可依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或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性发热。若伤后患者表现为持续性高热,排除感染的存在后可认定为中枢性发热,其抗生素治疗无效。临床上退热药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赖氨匹林等临床常用解热镇痛药,其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环氧合酶及前列腺素等致热源的合成而达到解热降温的作用,其对颅脑创伤后引起的中枢性高热效果不佳,且体温容易反跳。另一种是甾体类药物,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枢热,但药物代谢后,体温反跳,作用有限,长期使用往往会导致代谢异常、骨质疏松,离子代谢失衡等并发症,其在颅脑创伤后对发热的应用目前仍存在争议[20]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