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生活指南》 > 20098
编号:13781350
圆满人生(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1日 《家庭生活指南》 20098
     我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行乐”的智慧,二是“自爱”的智慧,三是“知足”的智慧。

    从古人对“行乐”、“自爱”和“知足”这几方面人生智慧的认知可以发现,我们的先哲早在两千年前就具有非凡的人生智慧——“行乐”、“自爱”和“知足”是中国古代士人的精神生活艺术。

    先说“行乐”。

    李大钊说:“求乐的人生观,才是自然的人生观、真实的人生观。”我们所谓行乐,并非是一些人误解的“趁着年轻寻欢作乐”,而是去做使自己快乐的事情,不必用虚荣心禁锢自己,一位医生曾经给一位沉湎于社会角色不惜牺牲自己正常的欲望、情感的疲于奔命的实业家开了一张特殊的处方——每周到墓地去一次,悠闲地散散步;其目的就是让他清醒地面对人生,有节制地工作。所以,我们应该把创业、享乐二者统一,抓住时机,把握当下,去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享受生命的福,不要等到事过境迁,老之将至而悔之莫及。
, 百拇医药
    再说“自爱”。“自爱”一词最早是老子提出来的,意思是珍惜自己的生命与声誉。遗憾的是,人们对自爱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对自己声誉的珍惜,而忽视了对自己生命的珍惜。

    老子曾这样发问:“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意思是:声誉和身体相比谁更亲?身体和财富相比谁更多?得到名利却丧失了生命,和不争夺名利却得以保寿全生,谁的害处更大?其中道理就是——生命重于名利。生命就是你自己,没有了生命,对你来说也就没有了一切。

    最后说“知足”。

    “知足”,不是满足于现状、不求进取,更不是盲目乐观、骄傲自大,而是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对自己的肯定,对生活的感恩和由此而来的欣然,是对无法改变现状的达观和由此而来的释然,是因为知道人心欲壑难填而保持的平常心。

    “知足常乐”,出自清代况周颐的《蕙风词话》,后来广为流传。人欲无穷,人力有限,完全的满足是不会得到的;既然得不到,何不以不足为足,享受人生的乐趣呢?
, 百拇医药
    “知足”就是人的要求和行为应该把握好度,适可而止,不能超越应该和可能的范围。人,最终生活在感觉之中,快乐源于幸福感,别人眼里的幸福,并不等于自己的幸福感。幸福是用来独自体会的,不是用来和别人比较的。千万不要追求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尽管在别人眼里显得很重要。

    那么,我们是否事事都要知足呢?并非如此,还有第三句话——“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它出自冰心故居的一副对联:“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幅对联首先是做人的准则——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身的足与不足;对待一些问题不妨持这样的态度:在物质享受上应知足,在精神追求上应不知足;对自己的拥有和他人的给予应知足,对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应不知足。对已成定局的应知足,对可以改变的应不知足。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是人生“智慧”,是懂得应该忽视什么的处事态度。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先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就基本完成了对人生的思考,后人关于人生的著述,多是对先哲的诠释与发挥。我个人经过长期观察思考,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着深沉的智慧,是一种“智能型文化”,我们不仅应养成阅读传统人生哲学方面的典籍的习惯,还应用心体悟,将经典的人生哲理升华为自己的人生智慧,以成就一个“圆满人生”。

    (摘编自《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精髓》)

    责编/徐金皓, 百拇医药(大 隐)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