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生活指南》 > 20098
编号:13781346
别让父母头脑中的“不可能”禁锢了孩子的创造力(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1日 《家庭生活指南》 20098
     想想看,如果不是让孩子参加戏剧节,我们也许就扼杀了一个在戏剧、电影方面有特殊天赋的人才。身为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好“数理化”就够了,是多么短视的行为啊!现在的新行当、新职业很多,要是孩子从小就在某些方面流露出独特的思维,我们为何不能当一回他的“啦啦队员”呢?

    高考不鼓励创新思维?现在这也变成了一种成见

    (江鸥梵,男,39岁)

    我在重点高中已带过5届高三学生。以我个人的经验,家长们认为“只有死读书才能考好试”的观点早就过时了。高考题越来越与时事、生活相关联,即使我们的好学生参加保送生或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也出现过考前三名的学生没有通过,而十来名的学生却获得通过的例子。原因在哪儿?就在于后者看书杂,是“实验狂人”,思维上很独特。大学就要挑这样的人才。

    去年,少女作家蒋方舟被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有人不服气。其实,在我看来,有啥不服的?人家有专长啊。当年,钱钟书和吴晗数学考零分不是也被清华、北大录取了吗?他们的成就辱没过母校吗?我很高兴看到现在的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也逐步留意到选拔能思考、有创新的偏才和怪才。比如: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里已经出现分块计分的倾向,即在一张综合试卷上,各个版块都很突出,总分高的学生能被录用,而总分不突出,但某个版块特别突出的偏才和怪才也能被相应的专业录取。这说明大学选才的自主性在加强,越来越多的大学教授也留意到,有后劲儿的人并不是死读书的人,而是有天赋、有想法、观念不受束缚的人。
, 百拇医药
    身为家长,我们要做的绝不是去打击、束缚孩子,而是认可他的能力、承认他的专长、赞许他的探索精神,帮他确立自信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是家长能这样做,亲子沟通肯定会顺畅,亲子关系也会变好,因为你们已成为亲密的“同盟军”!

    本刊观点:眼下,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这是十分可喜的。其实,作为家长,也应该重视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具体来说,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宽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孩子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恰当的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老子说了算,孩子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另一种是孩子说了算,孩子怎么说家长就怎么办。这两种家风都不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宽松愉悦、有事大家商量、共同想办法,谁的主意好就听谁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积极开动脑筋,培养出创新意识。
, 百拇医药
    二、经常引领孩子接触新鲜事物

    家长应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接触新鲜事物。住在农村的,可带孩子去城市,让他们认识城市的建筑、交通等设施;住在城市的,可带孩子去农村走走,让他们认识农作物、家畜和家禽以及欣赏田园风光、了解花鸟草虫的生存特性等。认识事物越多,想象力就越丰富,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

    三、鼓励孩子大胆进行探索性玩耍

    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必要时,家长也可以一起参与其中。探索性玩耍,就是要鼓励孩子玩出新的花样。有些家长不准孩子拆看玩具,动辄以“要弄坏的”相威吓;因为嫌孩子玩组装模型太慢,家长抢过来自己安装,这样做都会阻碍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而动手能力往往是创造能力的基础。

    四、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鼓励孩子勇于向“定论”提出质疑
, http://www.100md.com
    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对孩子的提问,家长有的可以直接回答,有的可以启发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家长如果不能回答的,可实话实说,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实验探索。

    五、不时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经常引导孩子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使其逐渐养成换一条思路想问题的好习惯。

    六、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之母,没有想象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想象力,训练方法一般有: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比如科幻作品、神话、寓言等;故事讲到一半时戛然而止,让孩子根据前面的情节续接故事;进行概念的链接训练,经常出一些不相干的概念,让孩子通过相关的中间环节把两个概念联系起来。

    (投稿信箱:wushuang0408@163.com), 百拇医药(曹海鹰)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