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强身百字经:陆地仙经
《陆地仙经》是三十年代流行于四川成都地区的一种养生功法,当时曹载于《尊生秘录》一书,内容部分来自明代医书《红炉点雪》。由于奉行者收效快速,故而传抄者多视为珍本。外祖嘉猷公终身行之,年八十尚能终日从事医务,且须发如漆,面如童颜,精神旺盛,步履轻健,享年八十八岁。余幼体弱多病,年轻时曾惠肺结核、肠胃病、神经衰弱诸疾,消瘦骨立,医者束手。后从外祖学练此经及其他功法、拳术,越半载而诸疾忽去,判若两人。余从亲自体会中深感本经有练有养,疗效卓异。故特整理改编,并加浅释,公诸同道,以就正于识者。
淡食能多补
淡食者,味薄量少之谓也。古之养生家在饮食上特别强调淡食,故有“清晨一碗粥,晚饭奠教足”、“睐薄神气自安”等谚语。苏东坡主张“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更是养生的金石之言。
人之一身,胃为根本。若饮食无度,则虽富营养,仍不能为人体消化吸收,反可伤食积聚,久之则成恶疾。《百字经》以淡食能多补为全篇之首,然后配合图势锻炼,养练结合,正体现了治病强身的全面性。在日常生活中,每餐坚持於将饱而未饱之际即停食;食时缓吞细嚼;不偏食;忌味浓;长期如此,定益健康。
搓涂美容颜
医书谓:“心,其华在面”;“肾,其华在发”;“脾,其华在唇四白”。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知道,内脏之功能正常与否,必然在颜面有相应的反应。搓涂颜面,可以疏导气血,防止淤积,作用于内脏;内脏功能正常,又必形诸于表,从而起到美容颜的效果。本节作法;于早起或临卧时,端坐床、凳,先将两掌十指分开,以一掌自额前插入发际向后梳之。梳时中指居中,经上星、百会而达后头部之风府穴,需缓缓着力,左右手交替各梳十次。梳毕将两手掌搓擦极热,十指并拢按于额部,掌指向上,掌心按眼眶内,随即徐徐着力向两太阳处移动按摩直至耳前,左右各十次。然后移手于鼻两侧,掌指向上,待掌与颜而峦接后,徐徐上下移动按摩,左右各十次。又顺势移两手于耳下,将两耳分别置于两掌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夹耳上下按摩各十次。最后移两手于颈部,掌指向后,掌根按喉突处(稍用力按压),两掌向颈后按摩,共十次。
运晴除目疾
运睛能使眼目明亮灵活,有防治目疾效果,兼治痨损。其法于初醒时勿睁眼,闭目调匀呼吸,然后开始转运眼睛。运睛的方法是:眼球先向右转,然后依次转向上方,再向左、向下,复转向右,共旋转三次,再反方向旋转三次。接着,大睁两眼急视,令睛突出,恍然出现金花更佳。转睛时应口鼻闭气,睁眼时从口中呵出浊气,再从鼻吸气,以意送达丹田即毕。(丹田:在小腹,通常指脐下三寸处。《辞海》曰:“腹部脐下的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四个穴位都别名丹田。”)
掩耳治头旋
于晨起或临睡前,两手搓擦极热,然后急按两耳并徐徐扭颈向后看,左右各七次。再将食指叠中指上,食指着力滑下弹后头部二十四次,使发出轰鸣声(此即古人所谓“鸣天鼓”。有人能不掩耳令其发出轰鸣声,其效更大)。之后,口中呵出浊气三口即毕。此法久行之,能除耳鸣头旋之病。
叩齿无牙痛
祖国医学认为,齿之生长、衰脱与肾气之盛衰有关。因为齿为骨之余,而骨叉为肾所主。叩齿除能改善齿部的血液循行,使齿部获得充沛营养外,同时也作用于肾、脾等脏器,使牙齿更形坚固。具体练法是:于清晨或临卧前,上下牙齿相互叩咬三十六次至一百次,叩时宜轻,勿碰击出声,但牙根必须用力如嚼物。平时于解小便时也应闭口咬牙,解毕开口,则邪风不入。久行此法能去病固齿,有的年老而牙齿仍不落。
兜囊固本源
此法古称“补命门火法”。特别有益于体力弱极,阳气下陷的人。于清晨起床前及每晚临睡前,先息思绝虑,排除杂念。放松全身肌肉关节。待心静神宁呼吸平缓后,将口中涌出的津液随吸气时以意送达“肾根”(即“会穴阴”,在前阴、后阴之间的正中)。意念亦守于此处。然后两手搓擦极热,先以左手兜住肾囊(即阴囊)稍勒向上,手掌侧紧压肾囊下,右手同时平覆于腹部肚脐处,并运掌由左向上向右旋转按摩八十一次(反时针方向)。复又将两手相搓极热,交换两手进行(左手运掌方向相反)。在按痒时要腰直脚伸,两脚十趾向前下方蹬紧。
鼓呵消积聚
此法坐卧均可施行。于空腹时先以两手交叉抱住左右肩,调匀呼吸使之自然,同时去除杂念,放松金身肌肉。这时开始暗示自身“血脉流畅,消化正常,二便通调,身体健康”。如此反复三遍。同时确信行此功后能够气到病除。接着,从鼻中纳入清气使之充满胸部(勿急,勿用强力),再引气冲入腹部(此时胸腔尽力收缩)略闭气三、五秒钟后呼气。如此反复行之几次乃至几十次,则腹中感觉快利,胃部胀满渐消。胃痈时行此法亦能镇痛。在此过程中若有唾液涌出,极好,应随叫咽下以意进至丹田。
膝风摩涌泉
膝痛,有风痛、气痛、冷痛之别。临睡时分别以左手搓右脚心(即涌泉穴),右手搓左脚心,各三十六次,然后以两手揉膝三十六次。此法能止腿膝疼痛并治失眠。
(下期续完), 百拇医药
淡食能多补
淡食者,味薄量少之谓也。古之养生家在饮食上特别强调淡食,故有“清晨一碗粥,晚饭奠教足”、“睐薄神气自安”等谚语。苏东坡主张“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更是养生的金石之言。
人之一身,胃为根本。若饮食无度,则虽富营养,仍不能为人体消化吸收,反可伤食积聚,久之则成恶疾。《百字经》以淡食能多补为全篇之首,然后配合图势锻炼,养练结合,正体现了治病强身的全面性。在日常生活中,每餐坚持於将饱而未饱之际即停食;食时缓吞细嚼;不偏食;忌味浓;长期如此,定益健康。
搓涂美容颜
医书谓:“心,其华在面”;“肾,其华在发”;“脾,其华在唇四白”。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知道,内脏之功能正常与否,必然在颜面有相应的反应。搓涂颜面,可以疏导气血,防止淤积,作用于内脏;内脏功能正常,又必形诸于表,从而起到美容颜的效果。本节作法;于早起或临卧时,端坐床、凳,先将两掌十指分开,以一掌自额前插入发际向后梳之。梳时中指居中,经上星、百会而达后头部之风府穴,需缓缓着力,左右手交替各梳十次。梳毕将两手掌搓擦极热,十指并拢按于额部,掌指向上,掌心按眼眶内,随即徐徐着力向两太阳处移动按摩直至耳前,左右各十次。然后移手于鼻两侧,掌指向上,待掌与颜而峦接后,徐徐上下移动按摩,左右各十次。又顺势移两手于耳下,将两耳分别置于两掌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夹耳上下按摩各十次。最后移两手于颈部,掌指向后,掌根按喉突处(稍用力按压),两掌向颈后按摩,共十次。
运晴除目疾
运睛能使眼目明亮灵活,有防治目疾效果,兼治痨损。其法于初醒时勿睁眼,闭目调匀呼吸,然后开始转运眼睛。运睛的方法是:眼球先向右转,然后依次转向上方,再向左、向下,复转向右,共旋转三次,再反方向旋转三次。接着,大睁两眼急视,令睛突出,恍然出现金花更佳。转睛时应口鼻闭气,睁眼时从口中呵出浊气,再从鼻吸气,以意送达丹田即毕。(丹田:在小腹,通常指脐下三寸处。《辞海》曰:“腹部脐下的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四个穴位都别名丹田。”)
掩耳治头旋
于晨起或临睡前,两手搓擦极热,然后急按两耳并徐徐扭颈向后看,左右各七次。再将食指叠中指上,食指着力滑下弹后头部二十四次,使发出轰鸣声(此即古人所谓“鸣天鼓”。有人能不掩耳令其发出轰鸣声,其效更大)。之后,口中呵出浊气三口即毕。此法久行之,能除耳鸣头旋之病。
叩齿无牙痛
祖国医学认为,齿之生长、衰脱与肾气之盛衰有关。因为齿为骨之余,而骨叉为肾所主。叩齿除能改善齿部的血液循行,使齿部获得充沛营养外,同时也作用于肾、脾等脏器,使牙齿更形坚固。具体练法是:于清晨或临卧前,上下牙齿相互叩咬三十六次至一百次,叩时宜轻,勿碰击出声,但牙根必须用力如嚼物。平时于解小便时也应闭口咬牙,解毕开口,则邪风不入。久行此法能去病固齿,有的年老而牙齿仍不落。
兜囊固本源
此法古称“补命门火法”。特别有益于体力弱极,阳气下陷的人。于清晨起床前及每晚临睡前,先息思绝虑,排除杂念。放松全身肌肉关节。待心静神宁呼吸平缓后,将口中涌出的津液随吸气时以意送达“肾根”(即“会穴阴”,在前阴、后阴之间的正中)。意念亦守于此处。然后两手搓擦极热,先以左手兜住肾囊(即阴囊)稍勒向上,手掌侧紧压肾囊下,右手同时平覆于腹部肚脐处,并运掌由左向上向右旋转按摩八十一次(反时针方向)。复又将两手相搓极热,交换两手进行(左手运掌方向相反)。在按痒时要腰直脚伸,两脚十趾向前下方蹬紧。
鼓呵消积聚
此法坐卧均可施行。于空腹时先以两手交叉抱住左右肩,调匀呼吸使之自然,同时去除杂念,放松金身肌肉。这时开始暗示自身“血脉流畅,消化正常,二便通调,身体健康”。如此反复三遍。同时确信行此功后能够气到病除。接着,从鼻中纳入清气使之充满胸部(勿急,勿用强力),再引气冲入腹部(此时胸腔尽力收缩)略闭气三、五秒钟后呼气。如此反复行之几次乃至几十次,则腹中感觉快利,胃部胀满渐消。胃痈时行此法亦能镇痛。在此过程中若有唾液涌出,极好,应随叫咽下以意进至丹田。
膝风摩涌泉
膝痛,有风痛、气痛、冷痛之别。临睡时分别以左手搓右脚心(即涌泉穴),右手搓左脚心,各三十六次,然后以两手揉膝三十六次。此法能止腿膝疼痛并治失眠。
(下期续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