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1988年第2期
编号:11859789
妨碍儿童心理健康的几种行为
http://www.100md.com 1988年2月1日 《祝您健康》 1988年第2期
     一个人童年时期的家庭生活对其人格形成有极大影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形象地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把教育者比作雕塑家。在教师、集体、书籍、来家作客的亲戚和熟人等众多的雕塑家中,父母是最初的雕塑家。幼儿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缺乏生活自立能力,对父母处于依附关系。父母的慈爱和抚育,会使儿童获得安全感和对人的信任感。在充满亲子之情、和睦友爱,能正确教育子女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一般性情开朗,对人宽容,易合群。如果父母对子女缺少真诚的爱,会使儿童产生不安全感,感到孤独、冷漠,并且可能把这种感受泛化到社会上的一切人与事上,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一片阴影,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德国心理学家凯伦·霍妮提出,神经病症行为的萌芽能在亲子关系中找到。父母对子女冷淡、敌意,甚至憎恨,使儿童的安全需要受到挫折,可能导致神经病症的产生。

    “怜子如何不丈夫”,天下大多数父母都是钟爱子女的,但是有一些观念和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不利的。

    过分严加管束,要求过高

    对孩子溺爱,百依百顺,养成好逸恶劳、脆弱或骄横的“小皇帝”、“小公主”习气,于国于家于后代是后患无穷的,另一方面,我国民间有一句流传已久的话:“棒头上出孝子”,认为“严加”管束,才能望子成龙,则是另一极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