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致病菌的再认识
细菌L型的临床意义去年,南京市儿童医院细菌室发现一例F型大肠杆菌感染病例,患者是一出生仅16天而高热不退的新生儿。此F型大肠杆菌败血症是由该细菌的变异型——L型引起的。细菌的L型是细菌在内外环境影响下出现细胞壁的脱失,而其原生质膜完整,故仍能在一定条件下生存繁殖并有致病作用。1935年,一位女科学家发现这一奇特现象,为纪念首创无菌法的外科学家英国医生约瑟夫·李斯特(J.Lister),而用其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命名。至今已陆续发现很多细菌如结核杆菌、鼠疫杆菌等均有L型存在,L型可能是细菌生命周期中的一个环节。国内外亦有报导,败血症血中可分离到细菌的L型,其临床表现与普通细菌不能区分,确定诊断全靠血培养,而一般培养基其血培养阳性率仅在20%左右,大多数误诊或漏诊。而如加用L型培养基时其培养阳性率可高达50~80%,因此,在临诊时要充分考虑细菌L型的存在,这对早期确诊,及时合理治疗是很重要的。此外,研究细菌的L型对探索细菌耐药机制、细菌在人体内及外环境中生存繁殖的奥秘也是很有意义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