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1996年第11期
编号:11856068
观步态 察疾病
http://www.100md.com 1996年11月1日 《祝您健康》 1996年第11期
     步态是指人在行走时的姿态。每个人的步态不完全相同,存在一定差异。也许你有这样的经验,在苍茫暮色或弥漫烟雾中,往往可以通过步态认出自己熟悉的人来。

    健康人的步态尚且有如此差别,一些病人与正常人的差别就更大了。不同的疾病引起的跛行也不一样。经验丰富的老医生,有时看病人一眼,就能大致断定病人患的是什么病。

    常见跛行及相关疾病可大致分成以下几大类。

    ·保护性跛行:多见于下肢受伤者。走路时,患足刚着地,健足即抬起向前。健足着地时间长,患足着地时间短;患腿步幅小,健腿步幅大;患腿负重小,健腿负重大。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痛患者,行走时脊柱怕动,加上腰部肌肉痉挛,行走时耸起一侧肩膀,撅起半边屁股,样子很特别。

    ·拖腿性跛行:多见于儿童急性髋关节伤病患者。走路时,患肢前半足着地,足跟提起,健腿在前,患腿蹭地拖后。

    ·间歇性跛行:多见于腰椎管狭窄或下肢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病人。走路开始时步态正常,但走不多远。严重者100~200米即感到下肢麻木、酸胀或抽痛而被迫停下,蹲下休息片刻,或弯弯腰,症状可能缓解,再继续行走。

    ·升降式跛行:多见于因下肢骨折、骨髓炎、关节炎、关节结核等疾病,骨骼发育障碍,患肢短缩,两下肢长度相差超过3厘米,无法通过脊柱侧弯和骨盆倾斜进行代偿。病人两下肢一高一低,迈健腿时骨盆升高,迈病腿时脊柱侧弯,骨盆倾斜下降,发生跛行。

    ·摇摆步态:多见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严重的“O”型腿以及臀上神经损害患者。走路时患者躯干两侧摇摆,使对侧骨盆抬高,带动下肢提足前进。每走一步,躯干便向对侧摆动一下,似鸭子行走,所以又称“鸭行步”。

    ·跨越步态:多见于坐骨神经、腓总神经或下肢外伤病人。此类病人小腿伸肌群瘫痪,足无法背伸而使足尖下垂,行走时,须将患腿抬高,如跨越门槛状。

    ·足跟步态:多见于胫神经麻痹、跟腱断裂、遗传性共济失调等疾病患者。走路时以足跟着地,步态不稳,躯体轻轻左右晃动,足背伸,足弓高。

    ·划圈步态:又称“偏瘫步态”,多见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病人腿膝僵直,起步时,先向健侧转身,将患侧骨盆抬高以提起患肢,再以患侧髋关节为轴心,直腿蹭地并向外侧划一半圆前走一步。

    ·慌张步态:多见于脑动脉硬化、脑肿瘤、脑外伤后遗症等病人。行走时病人身体向前弯屈,跨步小,两手不像正常人自由摆动,起步很慢,以后不由自主地越走越快,难以停下,好像很慌张。

    此外,还有醉汉步态,多见于小脑或前庭疾患病人;踏地步态,多见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型颈椎病以及脊髓痨等患者;交叉步态,多见于大脑瘫、截瘫等患者。

    实际上,许多病人的跛行并不光是一种。如下肢受伤病人,可能既有短缩,又有关节僵硬,从而使跛行变得复杂,甚至医生也难以描述。有的跋行症状经治疗原发病后,即可消失,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愈后跛行自然消失。而有些跋行病人,原发病虽然治愈,但跛行作为后遗症却无法消除,如脑中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人,须进行康复治疗,功能锻炼,以获得更多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百拇医药(徐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