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1998年第1期
编号:11855457
小儿乳糖不耐受的对策
http://www.100md.com 1998年1月1日 《祝您健康》 1998年第1期
     乳糖不耐受症是由于小儿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分解人乳和牛乳中的乳糖引起的一种病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发生在感染性腹泻之后。

    乳糖酶不足或缺乏,在我国小儿中并非少数,但其中多数并不表现出症状,只有极少数可有腹泻,每天4~10次,量不多,呈稀糊状并带泡沫。患儿可有腹胀,肠鸣音增强,但多无发热,抗生素治疗亦无效。

    对于乳糖不耐受性腹泻的小儿,一般无需特殊药物治疗,主要是调整喂养。腹泻不重时,可用稀粥或米糊代替1~2次母乳,或加入牛乳中喂养,以减少母乳或牛乳中乳糖的进入量,直至添加辅食后。这时乳量更少,腹泻可自然停止。如果腹泻严重,则可用以黄豆为基本的配方乳喂养,配方乳中含葡萄糖、蔗糖、脂类、蛋白质、钙、纤维素及必需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但不含乳糖,故而可有效控制腹泻。

    轻度腹泻不必停止母乳喂养,只是应减少母乳喂养次数,每日加用2~3次米糊补充,或用黄豆配方乳代替即可。由于正常婴儿的便次可在2~4次间,所以当小儿腹泻次数减至4次以下,就可视为有效,应坚持下去,直至小儿3个月后逐渐添加辅食品。, http://www.100md.com(魏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