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2007年第12期
编号:11512809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隐隐忧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日 《祝您健康》 2007年第12期
     阿司匹林又名醋柳酸,化学名乙酰水杨酸,作为老牌解热镇痛的“圣药”,上世纪曾以其卓越的疗效名噪一时、享誉全球。后来在临床医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发现它具有溶栓与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尤其对于冠心病、脑梗塞及血栓性病变,疗效确切。由于它能在血液流变中发挥特殊的效能,故将其当作脑血管病后遗症,心脏手术与术后的常规用药,还被用于心脑血管病变患者的长期预防性给药。

    可是,随着阿司匹林无节制地广泛使用,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对胃、十二指肠的伤害,药源性消化器官病变,在临床上经常可见。他们多数在服药后3~12个月出现症状,主要表现是胃部严重不适,饱胀感,泛酸、嗳气、呕吐、胃痛、烧灼感等,多数是经胃镜检查后得到证实。结论多为药物性胃炎、多酸性胃炎、胃粘膜损伤或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多数人在明确诊断后停服阿司匹林,经过对症处理后,得到缓解或慢慢康复。也有少数患者,在服用此药之前就有胃病病史,或有嗜酒史,故而症状较为严重,溃疡面较大或多发,只能通过手术方法来医治。中老年人群中,由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较高,故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为数不少,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切莫在用药上顾此失彼,一病未愈、又添新症。

    在阿司匹林应用方法和时间上,不少人也存在着误区,自从阿司匹林肠溶片问世后,往往就忽略了该药对胃粘膜的伤害问题,似乎用了肠溶片就保险了,再也不会对胃部造成伤害。有的医生认为阿司匹林虽然是长期给药,但服用的剂量很小,不至于伤害胃粘膜。其实,问题并不这么简单,不少患者最终确实出现了隐忧。

    肠溶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原理,是利用药片外层的包衣能耐酸,故在胃的酸性环境中通过时,药片并不崩解,在到达肠道弱碱性肠液中才崩解而被吸收,以发挥其药理效应。可是如果药片到达胃内时,胃内容物呈弱碱性,就不能保证它不崩解,因为人们的饮食习惯与食品结构并不相同。

    再说由于不少患者担心空腹服用阿司匹林,会对胃产生刺激性,故多选择饭后服药。可这种服法却是事与愿违,因为肠溶片在空胃、胃酸分泌最多时通过胃才最适宜,只有这时它才不会崩解、确保药片顺利进入肠道。所以说空腹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才最安全,最有效。这说明只有正确地选择服药时间,才能避免阿司匹林对胃的伤害,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它的治疗作用。还要提醒的是服药期间应严格禁止饮酒,否则后果是可怕的,极易造成胃部多发性溃疡的发生,严重者最终会导致胃穿孔。

    (编辑 樊明), http://www.100md.com(张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