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2010年第7期
编号:11935140
肚脐保健七法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祝您健康》 2010年第7期
     肚脐,即神阙穴,又名脐中、气舍、命蒂,是奇经八脉之一“任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古人向来很看重肚脐,素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之说。脐既与十二经脉相联,也与十二脏腑和全身相通,乃经络的总枢,经气的汇海,故在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有培元固本、安神定心、调和气血、回阳育阴、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温育元真的作用。

    (1)保暖肚脐。肚脐是最怕着凉的地方。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作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皮肤较薄,敏感度高,具有渗透性强、吸收力快等特点。因屏障功能较差,在人体又属相对虚弱之地,易受凉而染风寒。睡眠时更要注意脐部的保暖。以免引起腹泻或感冒。

    (2)揉按肚脐。每天早上起床前、晚上睡觉时,排空大小便,去衣袒腹,天冷时可盖上被子,全身放松,仰卧床上,两手掌重叠放在肚脐上,先逆时针方向旋转108圈,然后再顺时针方向旋转108圈。经常坚持揉按肚脐,可以健脑补肾、健脾助运、安神宁志、利大小便,使人体气血旺盛,对五脏六腑的功能有促进和调整作用,而且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防止六淫之邪的侵袭。
, 百拇医药
    (3)艾灸肚脐。古时有不少“灸脐”使人健康长寿的记录。保健灸可用“艾卷”或“艾炷”施行。其中用艾条灸肚脐,是日常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保健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把艾条(中药店有售)的一端点燃,放在距离肚脐处皮肤2-3厘米处悬灸,持续10-15分钟。因为艾条本身就有温通经脉、理气祛寒的作用,用它灸神阙,可发挥刺激穴位和燃艾温热刺激的双重作用。“艾炷”灸是用艾绒做成的一个蚕豆大“宝塔”状艾粒,放在皮肤穴位上点燃,或在“宝塔”下面垫上姜片或盐末等,称为隔姜灸、隔盐灸。神阙穴的隔盐、隔姜保健灸法,可间隔进行,每月10次左右,以每晚9点灸之为佳;一般每次可灸3-5炷,即点燃3-5个小“宝塔”,每次以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稍有红晕为度。

    (4)药物敷脐。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如治胃脘痛:元胡、香附、高良姜各15克,广木香、九香虫各9克,干姜6克(或加冰片1.5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取以上药末15克,敷于脐中,偏寒者用白酒调敷脐中,并可加敷中脘穴。每日换药1次。主治肝气犯胃及虚寒性胃脘痛,对腹痛也有效。治哮喘:制半夏10克,白果仁9克,杏仁6克,细辛6克,共研细末。用姜汁调为糊状,外敷脐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连用2次即可见效。适用于风寒之邪引发之哮喘,症见胸闷气促、抬肩张口、痰出多如蟹沫、形寒无汗、苔薄脉浮紧等。
, 百拇医药
    (5)自制肚兜。将药物研成细末,制作一些保健肚兜,也可达到护脐、保暖、除病的目的。如治阳痿:巴戟天、淫羊藿、金樱子、葫芦巴各10克,阳起石12克,柴胡6克,做成肚兜,佩带于脐部,每10天换药一次,每晚用热水袋敷药兜15-30分钟。治慢性前列腺炎:红花、桃花、乌药、革各15克,车前子、金钱草、败酱草各20克,刘寄奴、白花蛇舌草各30克,制香附18克,做成药兜,佩带于脐部,每15天换药一次,每晚用热水袋热敷药兜15-30分钟。

    (6)肚脐拔罐。选大号火罐一个,应用闪火法,将火罐拔在肚脐上,15-20分钟取罐。肚脐拔罐可治疗哮喘、痢疾、久泻、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肚脐再配以足三里、膻中、大椎拔罐,每天或隔天1次,每次20分钟,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食欲,消除疲劳。

    (7)气聚肚脐。站、坐、卧均可,全身放松,双手掌重叠覆盖于肚脐之上,用腹式呼吸法,鼻吸气时腹部慢慢鼓起,意想自然界高能物质,进入肚脐,聚集在此处;呼气时腹部下陷,意想高能物质向全身扩散。一呼一吸为1次,练习24次。长期坚持练习,可温阳补虚、消食导滞,对阴阳两虚、体弱无力、气短神衰者有效。, 百拇医药(王 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