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2015年第12期
编号:12737635
“青蒿素”背后的故事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1日 《祝您健康》 2015年第12期
     2015年10月5日,北京时间17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消息传来,国内各大媒体和社交网络均因屠呦呦这个名字而沸腾和自豪。一时间,这个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科研事业,一向默默无闻、不爱抛头露面的女医药学家名满天下。

    40年来,屠呦呦只有一篇发表于1977年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和一本出版于2009年的专著《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在圈内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然而,正是这样的屠呦呦,用脚踏实地的科研态度和执着精神,终在人生的耄耋之年摘得这一享有世界声誉的科学奖项。

    从传统中医学里获取灵感

    青蒿素,源于1967年启动的一个集全国科技之力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523项目”,漫长的探索中,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组成了研发大军。从药材筛选、有效成分提炼、临床实验、结晶获取、结构分析、人工合成直至新药研发,青蒿素的发现发明过程犹如众多科研人员环环相扣的接力赛,每一棒都功不可没。

    那么,究竟谁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

    疟疾是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人类与疟疾曾经展开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屠呦呦之前,相关的诺奖就有三个,分别是:1902年,发现疟疾经由蚊虫传播的英国军医官罗斯(Ronald Ross);1907年,发现疟疾病原体是血液中的疟原虫的莱佛兰(Alphonse Laveran);1948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