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怎么命名的?
中药大都是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其形态、色泽、气味千差万别,产地有东西南北、山泽燥湿之殊,性能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之异,再加以传统文化氛围(包括民俗文化、讳饰文化、外来文化)的熏染、渗透,使中药命名的途径、方法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
参与中药命名的,既有本草专家,也有一代名医,还有民间医生、文人墨客与普通百姓。
中药的命名方式极多,有根据中药理论命名的,有根据植物学理论命名的,还有根据审美意趣和神话传说命名的。总体来说中药命名偏于形象化,并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根据药物颜色命名。例如:玄参,玄为黑色,其茎微似人参,根甚黑,故称玄参。
根据药物形态命名。例如:牛膝,因其茎节粗而膨出,状似牛的膝关节而得名;白头翁则以其“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而得名。另外还有马鞭草、鸡爪黄连、乌头、皂角刺、木蝴蝶、凤尾草等。
根据药物气味命名。例如:酸味的酸枣仁、甜味的甘草、苦味的苦参、辣味的细辛,皆以味而得名。
根据药物功效命名。例如:番泻叶,显而易见具有强力的泻下通便作用,现代西医院也因其效果肯定而广泛应用。在中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方剂,其命名与中药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如葛花解酲汤、牛黄清心丸、益母草膏等。
根据药物生长特点和采摘时节命名。例如:夏枯草,因夏至后本草之果穗即枯干而得名。
中药材采集是确保药物质量和有效成分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掌握采收时间至关重要。例如: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的桑叶称“霜桑叶”,蝉衣称“秋蝉衣”;在冬季至翌年清明前茎苗未出时采收的天麻名为“冬麻”。
根据药物产地命名。例如:山西上党产的条参,取名党参;山东阳谷县阿胶镇产的驴皮膠,称阿胶。还有冠以“川、广、云、巴、蜀”等药名,均因产地而得名,如川乌、川芎、广木香、广陈皮、云茯苓、巴豆、蜀椒等。
因为避讳更易药名。历史上,中药名因与君王名同字或同音而改易者不胜枚举,如截疟要药“恒山”因历史上三个皇帝皆名“恒”(汉文帝、唐穆宗、宋真宗),故屡次改名“常山”,致使医药文献中出现了避讳改名→回改→再改名→再回改……的淆乱现象。再如“罗勒”,因犯十六国时后赵高祖石勒之名讳,改名为“兰香草”;“玄参”“玄明粉”,为避清圣祖玄烨名讳,改名“元参”、“元明粉”。
(综合自《中医药文化》《中医中药》《知识文库》、央视网等), 百拇医药
参与中药命名的,既有本草专家,也有一代名医,还有民间医生、文人墨客与普通百姓。
中药的命名方式极多,有根据中药理论命名的,有根据植物学理论命名的,还有根据审美意趣和神话传说命名的。总体来说中药命名偏于形象化,并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根据药物颜色命名。例如:玄参,玄为黑色,其茎微似人参,根甚黑,故称玄参。
根据药物形态命名。例如:牛膝,因其茎节粗而膨出,状似牛的膝关节而得名;白头翁则以其“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而得名。另外还有马鞭草、鸡爪黄连、乌头、皂角刺、木蝴蝶、凤尾草等。
根据药物气味命名。例如:酸味的酸枣仁、甜味的甘草、苦味的苦参、辣味的细辛,皆以味而得名。
根据药物功效命名。例如:番泻叶,显而易见具有强力的泻下通便作用,现代西医院也因其效果肯定而广泛应用。在中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方剂,其命名与中药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如葛花解酲汤、牛黄清心丸、益母草膏等。
根据药物生长特点和采摘时节命名。例如:夏枯草,因夏至后本草之果穗即枯干而得名。
中药材采集是确保药物质量和有效成分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掌握采收时间至关重要。例如: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的桑叶称“霜桑叶”,蝉衣称“秋蝉衣”;在冬季至翌年清明前茎苗未出时采收的天麻名为“冬麻”。
根据药物产地命名。例如:山西上党产的条参,取名党参;山东阳谷县阿胶镇产的驴皮膠,称阿胶。还有冠以“川、广、云、巴、蜀”等药名,均因产地而得名,如川乌、川芎、广木香、广陈皮、云茯苓、巴豆、蜀椒等。
因为避讳更易药名。历史上,中药名因与君王名同字或同音而改易者不胜枚举,如截疟要药“恒山”因历史上三个皇帝皆名“恒”(汉文帝、唐穆宗、宋真宗),故屡次改名“常山”,致使医药文献中出现了避讳改名→回改→再改名→再回改……的淆乱现象。再如“罗勒”,因犯十六国时后赵高祖石勒之名讳,改名为“兰香草”;“玄参”“玄明粉”,为避清圣祖玄烨名讳,改名“元参”、“元明粉”。
(综合自《中医药文化》《中医中药》《知识文库》、央视网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