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手擀面
用擀面杖擀出来的面条被称为“手擀面”,算不得什么稀罕东西,就像随处可见的重庆小面一样普通。但是,在我的内心深处,手擀面却是挥之不去的“美食记忆”,饱含着岁月的味道,亲人的温暖。
我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贫困是那个年代的底色,缺吃少穿是普遍现象,尤其在农村,填不饱肚子是常态。在我的川北老家,左邻右舍几乎顿顿都是清汤寡水,不仅碗中少见大白米粒,面粉也同样珍贵,和大米属于同一档次,被归为“细粮”,与豆类、土豆、红苕之类的粗食、杂粮被区分开来。能吃上面食也成为最快乐的事情。
那时候吃面不多,只有家里来了客人,爷爷才会亲自操刀,做上一顿手擀面,显得格外热情隆重,像是做了一桌大餐似的。每次爷爷郑重其事地做手擀面的时候,我就会围着他转,两眼像是长出了钩子。爷爷先将面粉、水调制成面团,场上一阵子后,取一块面团揉均匀,然后平放在案板上,用擀面杖向四周用力擀开成片状。当然,擀的过程比较繁琐,要反复卷、展,直至将面团擀成薄片。接下來将擀好的面片用刀切成或宽或窄的条状面条,下锅煮上那么一会儿就成了。如果来的是贵客,爷爷端出来的手擀面会加入几片肥肠、酸菜,那香喷喷的美味能让人这辈子啥时候想起来都流口水。
小时候能吃到爷爷做的手擀面,幸福得如同过年。后来长大离开家乡,爷爷做的手擀面便成了自己思乡的理由,回家的借口。十多年前,我回老家看望生病的爷爷,他不顾自己的病痛,欢天喜地专门给我做了一顿手擀面。然而,这顿精心制作的手擀面却成了我和爷爷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不久,爷爷便离开了这个世界,同时也带走了我最爱的手擀面味道,让我空剩怀想。, 百拇医药(何君林)
我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贫困是那个年代的底色,缺吃少穿是普遍现象,尤其在农村,填不饱肚子是常态。在我的川北老家,左邻右舍几乎顿顿都是清汤寡水,不仅碗中少见大白米粒,面粉也同样珍贵,和大米属于同一档次,被归为“细粮”,与豆类、土豆、红苕之类的粗食、杂粮被区分开来。能吃上面食也成为最快乐的事情。
那时候吃面不多,只有家里来了客人,爷爷才会亲自操刀,做上一顿手擀面,显得格外热情隆重,像是做了一桌大餐似的。每次爷爷郑重其事地做手擀面的时候,我就会围着他转,两眼像是长出了钩子。爷爷先将面粉、水调制成面团,场上一阵子后,取一块面团揉均匀,然后平放在案板上,用擀面杖向四周用力擀开成片状。当然,擀的过程比较繁琐,要反复卷、展,直至将面团擀成薄片。接下來将擀好的面片用刀切成或宽或窄的条状面条,下锅煮上那么一会儿就成了。如果来的是贵客,爷爷端出来的手擀面会加入几片肥肠、酸菜,那香喷喷的美味能让人这辈子啥时候想起来都流口水。
小时候能吃到爷爷做的手擀面,幸福得如同过年。后来长大离开家乡,爷爷做的手擀面便成了自己思乡的理由,回家的借口。十多年前,我回老家看望生病的爷爷,他不顾自己的病痛,欢天喜地专门给我做了一顿手擀面。然而,这顿精心制作的手擀面却成了我和爷爷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不久,爷爷便离开了这个世界,同时也带走了我最爱的手擀面味道,让我空剩怀想。, 百拇医药(何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