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文摘版》 > 202008
编号:13823509
时疫造“英雄”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日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008
     中国人会用“咽气”和“断气”来形容死亡,可见呼吸之重要!通过机械通气来延续呼吸,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死亡和身体的定义,极大地拓展了医学的边界。如今,人工呼吸机已经成为抢救危重症患者不可缺少的设备,广泛地出现在医学影像之中。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呼吸机更是长期居于热搜排行榜之首。某些汽车公司改做呼吸机,效率令人震惊……其实这些,历史上早有前车之鉴。

    认识呼吸有多难

    早在公元2世纪,通过动物解剖,古希腊医学家盖伦就提出,呼吸是维持人体“生命灵”所必需。在之后的1500年,人类对于通气的理解和研究几乎没有任何进步。直到16世纪中期,解剖学之父维萨里通过人体解剖,为我们揭示了外呼吸的过程,即将空气或另一种气体混合物通过气道推入肺部来促进呼吸。

    维萨里发现,用中空材料插入气管,再吹入气体,可以促进肺部的上升,以促进动物的生命复苏。但是,他并未提出肺的活动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也并未认识到氧气对于呼吸的重要性。

    1670年,约翰·马约借助膀胱模型进行了肺部气体交换的模拟实验,验证了呼吸生理学原理。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式来帮助患者复苏。1782年,英国开始使用风箱通气来辅助人工通气,这一方法在国际上畅行了40多年。但风箱的使用缺乏控制性,不能根据患者的具体特征,如体型、重量等进行调节,使用不当会造成气胸等严重后果,风箱的方法逐渐失去支持与信任,并最终在1837年左右停止使用。

    可见,早期的机械通气方式主要是正压通气,但由于技术条件和认知水平的限制,正压通气发展非常缓慢,甚至还出现过一定程度的倒退。

    形形色色的呼吸机

    在17~18世纪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