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危机鼻中藏
在中国“失灵”的健康地图
我们都知道,如果要找到一个准确的地址,一份精准而详细的地图是不可或缺的。同样,对于医生来说,也存在着这样一份地图,这就是相应疾病的临床指南,临床指南如同迷宫的地图一般,可以帮助医生们拨开疾病的迷雾,做到精确的诊断和科学的诊治。脑卒中也不例外,脑卒中的临床指南指导着各国的医生诊治了无数脑卒中患者,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但是,这样一份指南在国内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失灵!有一种脑卒中的类型,依据指南上的方法开展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这种类型的脑卒中恰恰是国人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发病人数占中国脑卒中发病总数的50%。这种危险的脑卒中,就是颅内血管狭窄性的脑卒中。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脑血管不仅指头部血管,还包括颅外颈部存在的部分血管。在脑子里面的血管,称为颅内血管,在颅外颈部的部分血管,我们称为颅外血管。黄主任告诉我们,脑卒中的临床指南更多来自于对欧美患者病情的总结和研究,而中国患者的脑卒中有不同于国外患者的发病特点。欧美患者的脑卒中多发生于颈部,也就是颅外血管的狭窄,而中国患者常发生颅内血管狭窄,所以指南上常见的对于颅外血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对于中国患者就不那么有效了。黄主任曾经有过这样的病例。一位患者发生了三次脑卒中,前两次造成了右侧躯体的偏瘫,第三次造成左侧躯体偏瘫,而他并没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通过放置支架来治疗颅外血管狭窄的技术十分成熟,这位患者接受了颅内血管的支架手术后,恢复情况很好。但是不久之后,患者的血管又发生了堵塞。患者经历了三次支架置入手术、复发,还在继续常规的治疗。通过研究发现,放置支架的治疗方法对于颅内血管狭窄没有良好的疗效。
中风危机鼻中藏
我们都知道,脑中风有多种危险因素,比如常见的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提升,许多人都会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定期检测、科学就医等方法来规避危险因素。但是,这些危险因素并不能解释为何颅内血管狭窄好发于同样的一片区域。这片区域中隐藏着怎样特别的致病危机呢?黄主任告诉我们,这种隐藏的危机与我们的鼻子相关。
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红色是颅内的动脉血管;蓝色是颅内的静脉血管;浅橙色的空腔是鼻窦,分为额窦、筛窦、上颌窦与蝶窦。位置最低同时腔体体积最大的是上颌窦,位于额头附近的是额窦,中间往后延伸的是筛窦和蝶窦,他们统称为鼻窦。鼻窦之间的腔体是互相连接的。从图上不难看出,鼻窦与脑血管的汇集之处相距非常紧密,黄主任说,部分区域鼻窦与脑血管的间隔就像一层纸那样薄。临床观察发现;约有1/3~1/4的脑卒中患者同时患有鼻窦炎;
鼻窦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发病率约为8%,大约影响了中国1.07亿人口。通常,鼻窦炎多发生于上颌窦,如果失治误治,或是迁延不愈,炎症有可能像别的鼻窦腔体转移。如果炎症蔓延到筛窦甚至是蝶窦,靠近了颅内的血管,就有可能导致炎症播散到脑子里,侵犯到脑血管,诱发颅内血管狭窄。四个鼻窦腔体发生的炎症都有可能会侵犯到我们的脑血管,但最危险的还是蝶窦的炎症,因为它离我们的脑血管太近了。专家发现,临床上最常见的颅内血管狭窄的位置,恰恰位于蝶窦的后方,也就是颈内动脉的末端与大脑中动脉起始端的交叉处。
有什么办法来预防它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颅内血管狭窄的首发病变部位,了解他的首发症状,这样我们才能及时的预防它。
鼻窦炎引发的颅内血管狭窄,首发病变部位就是眼睛和耳朵,比如突然发生视力下降或视野的丢失,或者耳朵发闷、耳后疼痛的症状,如果此时又出现了脑中风的其他症状,就需要高度怀疑是鼻窦炎诱发的颅内血管狭窄型的脑中风。
其次就需要我们科学的了解,积极的治疗原发病——鼻窦炎。
鼻窦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鼻窦炎的病因是最多的,首当其冲就是感冒迁延不愈。感冒以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症状反复时间长,鼻窦的炎症可能由急性转为慢性。春秋季常见的过敏也是鼻窦炎的诱发原因之一。发生过敏的时候,鼻腔里的黏膜会水肿,造成通气不佳,鼻窦的引流不好,分泌物不容易流出,容易造成炎症。
外伤造成的鼻中隔偏曲也会诱发鼻窦炎。频繁的抽烟喝酒、饮食过于辛辣等不良生活习惯,或是擤鼻子时的方法不正确,挖鼻孔时造成的鼻黏膜破损、感染,均是鼻窦炎的诱发因素,应当注意避免。
了解症状,自我诊断。
肖主任說,有一些典型的症状可以帮助大家自我诊断是否患上了鼻窦炎。鼻窦炎最为典型的症状是鼻子长期通气不佳,其次是流浓鼻涕,有时会伴随嗅觉减退甚至是完全闻不出味道,最后是头疼,如额部的胀痛不适。如果出现了上述这些症状,可以去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
其实,由鼻窦炎引发的颅内血管狭窄是可逆的,通过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可以恢复血管的功能,患有鼻窦炎的患者也不需要过于忧虑。
小贴士
清鼻子的正确方法:
清鼻子时不可以将鼻子完全捏住,应该稍捏住鼻翼,轻轻地用力将鼻涕擤出,不要过度用力,以避免鼻腔和鼻窦中的压力过高。进行鼻腔冲洗也是清理鼻中分泌物的好方法。
(编辑车翀), http://www.100md.com
我们都知道,如果要找到一个准确的地址,一份精准而详细的地图是不可或缺的。同样,对于医生来说,也存在着这样一份地图,这就是相应疾病的临床指南,临床指南如同迷宫的地图一般,可以帮助医生们拨开疾病的迷雾,做到精确的诊断和科学的诊治。脑卒中也不例外,脑卒中的临床指南指导着各国的医生诊治了无数脑卒中患者,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但是,这样一份指南在国内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失灵!有一种脑卒中的类型,依据指南上的方法开展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这种类型的脑卒中恰恰是国人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发病人数占中国脑卒中发病总数的50%。这种危险的脑卒中,就是颅内血管狭窄性的脑卒中。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脑血管不仅指头部血管,还包括颅外颈部存在的部分血管。在脑子里面的血管,称为颅内血管,在颅外颈部的部分血管,我们称为颅外血管。黄主任告诉我们,脑卒中的临床指南更多来自于对欧美患者病情的总结和研究,而中国患者的脑卒中有不同于国外患者的发病特点。欧美患者的脑卒中多发生于颈部,也就是颅外血管的狭窄,而中国患者常发生颅内血管狭窄,所以指南上常见的对于颅外血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对于中国患者就不那么有效了。黄主任曾经有过这样的病例。一位患者发生了三次脑卒中,前两次造成了右侧躯体的偏瘫,第三次造成左侧躯体偏瘫,而他并没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通过放置支架来治疗颅外血管狭窄的技术十分成熟,这位患者接受了颅内血管的支架手术后,恢复情况很好。但是不久之后,患者的血管又发生了堵塞。患者经历了三次支架置入手术、复发,还在继续常规的治疗。通过研究发现,放置支架的治疗方法对于颅内血管狭窄没有良好的疗效。
中风危机鼻中藏
我们都知道,脑中风有多种危险因素,比如常见的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提升,许多人都会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定期检测、科学就医等方法来规避危险因素。但是,这些危险因素并不能解释为何颅内血管狭窄好发于同样的一片区域。这片区域中隐藏着怎样特别的致病危机呢?黄主任告诉我们,这种隐藏的危机与我们的鼻子相关。
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红色是颅内的动脉血管;蓝色是颅内的静脉血管;浅橙色的空腔是鼻窦,分为额窦、筛窦、上颌窦与蝶窦。位置最低同时腔体体积最大的是上颌窦,位于额头附近的是额窦,中间往后延伸的是筛窦和蝶窦,他们统称为鼻窦。鼻窦之间的腔体是互相连接的。从图上不难看出,鼻窦与脑血管的汇集之处相距非常紧密,黄主任说,部分区域鼻窦与脑血管的间隔就像一层纸那样薄。临床观察发现;约有1/3~1/4的脑卒中患者同时患有鼻窦炎;
鼻窦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发病率约为8%,大约影响了中国1.07亿人口。通常,鼻窦炎多发生于上颌窦,如果失治误治,或是迁延不愈,炎症有可能像别的鼻窦腔体转移。如果炎症蔓延到筛窦甚至是蝶窦,靠近了颅内的血管,就有可能导致炎症播散到脑子里,侵犯到脑血管,诱发颅内血管狭窄。四个鼻窦腔体发生的炎症都有可能会侵犯到我们的脑血管,但最危险的还是蝶窦的炎症,因为它离我们的脑血管太近了。专家发现,临床上最常见的颅内血管狭窄的位置,恰恰位于蝶窦的后方,也就是颈内动脉的末端与大脑中动脉起始端的交叉处。
有什么办法来预防它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颅内血管狭窄的首发病变部位,了解他的首发症状,这样我们才能及时的预防它。
鼻窦炎引发的颅内血管狭窄,首发病变部位就是眼睛和耳朵,比如突然发生视力下降或视野的丢失,或者耳朵发闷、耳后疼痛的症状,如果此时又出现了脑中风的其他症状,就需要高度怀疑是鼻窦炎诱发的颅内血管狭窄型的脑中风。
其次就需要我们科学的了解,积极的治疗原发病——鼻窦炎。
鼻窦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鼻窦炎的病因是最多的,首当其冲就是感冒迁延不愈。感冒以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症状反复时间长,鼻窦的炎症可能由急性转为慢性。春秋季常见的过敏也是鼻窦炎的诱发原因之一。发生过敏的时候,鼻腔里的黏膜会水肿,造成通气不佳,鼻窦的引流不好,分泌物不容易流出,容易造成炎症。
外伤造成的鼻中隔偏曲也会诱发鼻窦炎。频繁的抽烟喝酒、饮食过于辛辣等不良生活习惯,或是擤鼻子时的方法不正确,挖鼻孔时造成的鼻黏膜破损、感染,均是鼻窦炎的诱发因素,应当注意避免。
了解症状,自我诊断。
肖主任說,有一些典型的症状可以帮助大家自我诊断是否患上了鼻窦炎。鼻窦炎最为典型的症状是鼻子长期通气不佳,其次是流浓鼻涕,有时会伴随嗅觉减退甚至是完全闻不出味道,最后是头疼,如额部的胀痛不适。如果出现了上述这些症状,可以去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
其实,由鼻窦炎引发的颅内血管狭窄是可逆的,通过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可以恢复血管的功能,患有鼻窦炎的患者也不需要过于忧虑。
小贴士
清鼻子的正确方法:
清鼻子时不可以将鼻子完全捏住,应该稍捏住鼻翼,轻轻地用力将鼻涕擤出,不要过度用力,以避免鼻腔和鼻窦中的压力过高。进行鼻腔冲洗也是清理鼻中分泌物的好方法。
(编辑车翀),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