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医”,吃饭“三战”
偶尔放纵和天天随心所欲,你选择哪一种?请记住: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享受更多美味。
在外人看来,我们一家生活和谐,特别是吃饭问题,应该达成高度共识的。因为我是营养科医生,先生是消化科医生,我妈曾是药师,所以吃什么、怎么吃、有没有副作用三大问题皆有专人把关。实际上却不是如此。
我是一名弹性素食主义者,爱素食,也不拒绝荤菜;先生与我相反,希望日日有肉;我妈荤素皆可,只要味道好。作为一名营养师,我主张日常饮食先考虑营养,后兼顾口味,却遭到其他成员反对,理由是吃啥都香才能摄入全面营养。所以,在我家因吃饭引发的“家庭内战”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进行过“迂回战”“心理战”“攻坚战”,最多的是“拉锯战”。
第一战:改良白米粥
我的家人吃早餐有一习惯,菜面、水饺、鸡蛋饼可以“轮番上阵”,天天不同,唯有粥是必须每天有。早晨喝粥颇有道理,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需要补充失去的水分,而粥是由米和6倍左右的水构成,恰好可以起到补水作用。不过,喝粥更重要的是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尤其是杂粮粥,其维生素B1、维生素B2、钾、镁等含量均比白米粥高3倍多,膳食纤维含量也多,还含有类黄酮、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所以我首选杂粮粥作为家庭早餐粥。
做出选择后,我买回红豆、莲子、薏仁米、小米,加大米熬成粥,配鸡蛋、菜包和牛奶。营养不错,我心中小小得意。然而,先生只吃了两勺杂粮粥,就皱眉称“不好吃”。我解释道:“杂粮粥有利于健康”,不料却换来“咽不下,明天请做白粥”的答复,令我大受打击。
既然先生不喜欢杂粮粥,我只好退一步。为了达到他喜欢的白米粥的感觉,我以大米为主(2/3),加少量薏仁米(颜色接近大米)、燕麦(口感好)、干豇豆(小而粉),这样熬制出来的粥看起来像白米粥,口感也基本接近。果然,先生的态度有明显改变,从原来“坚决抵制”变为“可以接受”,只是偶尔提出想喝白米粥。“初战告捷”。
第二战:“盐”重问题
如果说“第一战”是我和先生两个人的“战争”,那么“第二战”就是“母女战”。本营养师孤军奋战,虽然越战越勇,但至今未获全胜,只能打“持久战”了。
我主张的清淡饮食在我家并不受欢迎,口味与营养兼顾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妈总抱怨菜太淡,这位老药师有一次很认真地对我说:“我有缺钠症状了,全身无力,估计是盐吃得过少。”什么情况?我才见她中午绕小区转了一圈啊,没见有异常。
食盐,化学名为氯化钠。钠是人体必需元素,有助于调节水分平衡和酸碱平衡,还能影响血压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离开钠,心脏将无法跳动。所以,盐缺不得。中国营养学会最新推出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成人每日應摄入钠1500毫克。按400毫克钠等于1克盐换算,1500毫克钠相当于4克不到的盐。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用盐量为5克。而我们每日实际摄入多少盐呢?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居民人均食盐量为10克左右。按照一般烹调咸度,炒菜的含盐量为2%~3.5%,汤含盐量1.2%~2%。如果一餐吃菜300克,按平均含盐量2%计算,就等于摄入6克(300×2%=6)盐。一餐吃进6克盐,“盐”重超标!
吃盐过多会导致高血压,会增加肾脏负担,还会增加钙流失,增加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盐吃得多,是长期生活习惯所致。为了把我家只多不少的实际吃盐量降下来,我开始采用不同方式来减盐:1.借味:借蔬菜本身的风味,如胡椒、大蒜、葱、姜、洋葱、番茄、青椒、香菇等食物之味提升菜的口感;2.以酸代咸,用醋、柠檬汁等调味汁来替代一部分盐和酱油;3.换烹饪方法,采用蒸、烤、煮等方式减少用盐量,还可享受食物天然的味道;4.用低钠盐:低钠盐含70%氯化钠、30%氯化钾,可以在几乎不影响咸味的同时,轻松把盐量降低三分之一。
现在我妈虽然天天抱怨菜淡,有时还要求加半块豆腐乳,但她不得不接受少盐饮食,因为她的血压在减盐后趋于平稳。
第三战:“肉”搏
红烧肉是我先生离不开的“情人”,我也一直担心他因为过分放纵吃肉而影响健康。消化科医生与营养师的“肉”搏战就此拉开。
从营养学角度来说,肉类的蛋白质含量丰富,一般为10%~20%,而且它的必需氨基酸种类全、数量多,比例恰当,接近于人体的蛋白质,我们称其为优质蛋白。众所周知,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无论是肌肉力量、免疫力,还是皮肤、毛发、指甲的健康状态,都与蛋白质息息相关。不仅如此,肉类还富含B族维生素,以及容易被人体吸收的铁、锌等微量元素。所以,肉可以有,也必须有。
肉有营养又好吃,根据“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推荐,成人每日肉类摄入量应为50~75克,所以我为家庭成员制定了2套吃肉方案:1.天天有肉,但不能超过75克(约4小块红烧肉);2.隔天吃肉,每次可以吃150克(很满足)。最终我决定每周一、三、五吃鱼、虾、鸡等,每周二、四、六吃红肉。有肉的日子我先生自然满意,可每到周一、三、五就问题不断,如吃鸡嫌塞牙,吃鱼觉不爽,吃虾抱怨不够“荤”……
红烧肉油多、糖多,我一直想改良它。经过我不断摸索,终有小小成效:1.用排骨替换五花肉,既减少脂肪摄入量,又有“加量感”,因为250克排骨只有约125克肉;2.改油煸为水煎;3.糖减半,醋加量。虽然改良红烧肉的魅力有所减少,但先生还算可以接受,只是又提出新意见:“我们临床医生既要用脑又需体力,营养一定要跟上的。”“我知道,可你缺营养吗?”他振振有词地说:“缺蛋白质!”好,我来算算没有肉的一餐究竟缺不缺蛋白质:1条250克的鱼约含17克蛋白质,1块豆腐干(100克)约含13克蛋白质,合计一餐约有30克蛋白质,而150克猪肉只有约22克蛋白质。瞧,蛋白质不仅没少还增加了,还额外增加300毫克钙,是全天钙所需量的1/3,另外还减少了30克脂肪。
不过,道理常敌不过诱惑,知行合一需要过程。如今,我先生不拒绝美味,也不放纵口味,我已经觉得很好。亲爱的读者,偶尔放纵和天天随心所欲,你选择哪一种?请记住: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享受更多美味。
战果分享
“饮食战斗”使我家三位成员都取得进步:营养师改变做饭策略——要营养,也兼顾口味;其他成员感受合理饮食带来的健康,血压控制平稳(先生和妈妈均是高血压患者),血糖正常……饮食如同造房子的原料,合理饮食可以提供“高标号”的混凝土,为建造工程提供优质基础,我们全家正在努力打造中。
现在,我们全家每人每天吃12种以上食物,包括:①主食(谷、薯、杂豆)类3~5种;②蔬菜、菌藻和水果4~6种;③鱼、蛋、禽肉、畜肉3~5种;④奶、大豆、坚果类2~3种。 (蒋放)
在外人看来,我们一家生活和谐,特别是吃饭问题,应该达成高度共识的。因为我是营养科医生,先生是消化科医生,我妈曾是药师,所以吃什么、怎么吃、有没有副作用三大问题皆有专人把关。实际上却不是如此。
我是一名弹性素食主义者,爱素食,也不拒绝荤菜;先生与我相反,希望日日有肉;我妈荤素皆可,只要味道好。作为一名营养师,我主张日常饮食先考虑营养,后兼顾口味,却遭到其他成员反对,理由是吃啥都香才能摄入全面营养。所以,在我家因吃饭引发的“家庭内战”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进行过“迂回战”“心理战”“攻坚战”,最多的是“拉锯战”。
第一战:改良白米粥
我的家人吃早餐有一习惯,菜面、水饺、鸡蛋饼可以“轮番上阵”,天天不同,唯有粥是必须每天有。早晨喝粥颇有道理,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需要补充失去的水分,而粥是由米和6倍左右的水构成,恰好可以起到补水作用。不过,喝粥更重要的是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尤其是杂粮粥,其维生素B1、维生素B2、钾、镁等含量均比白米粥高3倍多,膳食纤维含量也多,还含有类黄酮、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所以我首选杂粮粥作为家庭早餐粥。
做出选择后,我买回红豆、莲子、薏仁米、小米,加大米熬成粥,配鸡蛋、菜包和牛奶。营养不错,我心中小小得意。然而,先生只吃了两勺杂粮粥,就皱眉称“不好吃”。我解释道:“杂粮粥有利于健康”,不料却换来“咽不下,明天请做白粥”的答复,令我大受打击。
既然先生不喜欢杂粮粥,我只好退一步。为了达到他喜欢的白米粥的感觉,我以大米为主(2/3),加少量薏仁米(颜色接近大米)、燕麦(口感好)、干豇豆(小而粉),这样熬制出来的粥看起来像白米粥,口感也基本接近。果然,先生的态度有明显改变,从原来“坚决抵制”变为“可以接受”,只是偶尔提出想喝白米粥。“初战告捷”。
第二战:“盐”重问题
如果说“第一战”是我和先生两个人的“战争”,那么“第二战”就是“母女战”。本营养师孤军奋战,虽然越战越勇,但至今未获全胜,只能打“持久战”了。
我主张的清淡饮食在我家并不受欢迎,口味与营养兼顾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妈总抱怨菜太淡,这位老药师有一次很认真地对我说:“我有缺钠症状了,全身无力,估计是盐吃得过少。”什么情况?我才见她中午绕小区转了一圈啊,没见有异常。
食盐,化学名为氯化钠。钠是人体必需元素,有助于调节水分平衡和酸碱平衡,还能影响血压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离开钠,心脏将无法跳动。所以,盐缺不得。中国营养学会最新推出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成人每日應摄入钠1500毫克。按400毫克钠等于1克盐换算,1500毫克钠相当于4克不到的盐。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用盐量为5克。而我们每日实际摄入多少盐呢?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居民人均食盐量为10克左右。按照一般烹调咸度,炒菜的含盐量为2%~3.5%,汤含盐量1.2%~2%。如果一餐吃菜300克,按平均含盐量2%计算,就等于摄入6克(300×2%=6)盐。一餐吃进6克盐,“盐”重超标!
吃盐过多会导致高血压,会增加肾脏负担,还会增加钙流失,增加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盐吃得多,是长期生活习惯所致。为了把我家只多不少的实际吃盐量降下来,我开始采用不同方式来减盐:1.借味:借蔬菜本身的风味,如胡椒、大蒜、葱、姜、洋葱、番茄、青椒、香菇等食物之味提升菜的口感;2.以酸代咸,用醋、柠檬汁等调味汁来替代一部分盐和酱油;3.换烹饪方法,采用蒸、烤、煮等方式减少用盐量,还可享受食物天然的味道;4.用低钠盐:低钠盐含70%氯化钠、30%氯化钾,可以在几乎不影响咸味的同时,轻松把盐量降低三分之一。
现在我妈虽然天天抱怨菜淡,有时还要求加半块豆腐乳,但她不得不接受少盐饮食,因为她的血压在减盐后趋于平稳。
第三战:“肉”搏
红烧肉是我先生离不开的“情人”,我也一直担心他因为过分放纵吃肉而影响健康。消化科医生与营养师的“肉”搏战就此拉开。
从营养学角度来说,肉类的蛋白质含量丰富,一般为10%~20%,而且它的必需氨基酸种类全、数量多,比例恰当,接近于人体的蛋白质,我们称其为优质蛋白。众所周知,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无论是肌肉力量、免疫力,还是皮肤、毛发、指甲的健康状态,都与蛋白质息息相关。不仅如此,肉类还富含B族维生素,以及容易被人体吸收的铁、锌等微量元素。所以,肉可以有,也必须有。
肉有营养又好吃,根据“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推荐,成人每日肉类摄入量应为50~75克,所以我为家庭成员制定了2套吃肉方案:1.天天有肉,但不能超过75克(约4小块红烧肉);2.隔天吃肉,每次可以吃150克(很满足)。最终我决定每周一、三、五吃鱼、虾、鸡等,每周二、四、六吃红肉。有肉的日子我先生自然满意,可每到周一、三、五就问题不断,如吃鸡嫌塞牙,吃鱼觉不爽,吃虾抱怨不够“荤”……
红烧肉油多、糖多,我一直想改良它。经过我不断摸索,终有小小成效:1.用排骨替换五花肉,既减少脂肪摄入量,又有“加量感”,因为250克排骨只有约125克肉;2.改油煸为水煎;3.糖减半,醋加量。虽然改良红烧肉的魅力有所减少,但先生还算可以接受,只是又提出新意见:“我们临床医生既要用脑又需体力,营养一定要跟上的。”“我知道,可你缺营养吗?”他振振有词地说:“缺蛋白质!”好,我来算算没有肉的一餐究竟缺不缺蛋白质:1条250克的鱼约含17克蛋白质,1块豆腐干(100克)约含13克蛋白质,合计一餐约有30克蛋白质,而150克猪肉只有约22克蛋白质。瞧,蛋白质不仅没少还增加了,还额外增加300毫克钙,是全天钙所需量的1/3,另外还减少了30克脂肪。
不过,道理常敌不过诱惑,知行合一需要过程。如今,我先生不拒绝美味,也不放纵口味,我已经觉得很好。亲爱的读者,偶尔放纵和天天随心所欲,你选择哪一种?请记住: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享受更多美味。
战果分享
“饮食战斗”使我家三位成员都取得进步:营养师改变做饭策略——要营养,也兼顾口味;其他成员感受合理饮食带来的健康,血压控制平稳(先生和妈妈均是高血压患者),血糖正常……饮食如同造房子的原料,合理饮食可以提供“高标号”的混凝土,为建造工程提供优质基础,我们全家正在努力打造中。
现在,我们全家每人每天吃12种以上食物,包括:①主食(谷、薯、杂豆)类3~5种;②蔬菜、菌藻和水果4~6种;③鱼、蛋、禽肉、畜肉3~5种;④奶、大豆、坚果类2~3种。 (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