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05年第8期
编号:11265119
“葡萄美酒夜光杯”(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日 《食品与健康》 2005年第8期
     世界对葡萄酒的分类并不是按它们所属的国家或产区,而是依据葡萄酒的款式和生产商的性质分为经典名牌、名门精品与后起之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葡萄酒名牌如王朝葡萄酒,恐怕算是后起之秀了。

    现在,葡萄酒作为营养、健康、时尚的发酵酒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企业经营方式也趋于时尚。前不久,中国首个酒庄俱乐部——张裕·卡斯特VIP俱乐部在广州成立。酒窖式葡萄酒店在深圳营业,大批外国名葡萄酒借助酒吧在大中城市到处开花。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就应该掌握如何正确饮用葡萄酒这门学问了。

    我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在蹲“牛棚”时曾写过《马克思恩格斯论喝酒》,从中得知,长期以来,人们把马克斯、恩格斯看作是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却很少知道他们也食人间烟火,而且是很有人情味的普通人。

    马克思的家乡是德国一个有名的葡萄酒产地,他本人也可以说曾是一个葡萄园主,因此他不但饮葡萄酒,而且在评价各种葡萄酒方面有着很高的水平。马克思长期患病,他听从医生建议常以饮酒来疗疾。但他很穷,不得不经常向恩格斯求援。恩格斯经常寄酒给马克思,马克思也常把自己喝酒所获告知恩格斯。可以说,酒对于马克思来说是一种生活必需品。
, http://www.100md.com
    恩格斯没有葡萄园,但在酒文化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可以用车叶草和另一种酒酿制一种叫做“五月葡萄”的酒。

    笔者引用此文并非炒作葡萄酒,只是想说适量饮用葡萄酒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

    早在1980年,美国的医学杂志曾经发表论文说葡萄酒对癌症、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意外(中风)三大疾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因为它能提高血液中“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葡萄酒中的单宁酸可以降低血流中动物脂肪分解出的脂质含量。所以饮用葡萄酒特别是红酒,对人的心脏有益。专家进言,人体肝脏每天能代谢的酒精约为每公斤体重1克。葡萄酒有益健康,但仍以每天2至3杯为宜,不可饮用过量。

    喝葡萄酒也要会喝。什么叫会喝?会喝就是要懂得饮葡萄酒的科学道理。比如知道葡萄酒的分类(色泽、酿造方法、有无二氧化碳、新潮类型等),酒礼(出示酒的标志年份、敬客满酒等),配菜(忌海鲜、忌伴醋、忌配浓香辛辣食物等)。因为本文着重谈葡萄酒的文化内涵,所以有关饮用常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 百拇医药
    亲爱的读者朋友,当你和爱侣在烛光下举杯体味那相互来电的缠绵时,当你和家人在餐桌前举杯品味那温馨的亲情时,当你和挚友在酒吧里举杯啜饮那笃诚的理解时,当你在社交场上举杯共祝双方事业有成时,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享受和传承一种文化?这种葡萄酒文化正是我们祖先数千年来形成的一种宝贵的文化积淀,亦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结晶。

    葡萄酒是一种“胡”酒。“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指。上个世纪50年代学术界曾经有一种片面强调“汉化”否认“胡化”之倾向。其论点是:“汉族接受外来民族文化的影响是存在的,但‘胡化’却是历史上没有的,因为在中国境内,汉族在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它不可能被相对落后的周边各民族所同化,而大量存在的事实是落后的各族入侵之后,往往被汉族所同化。”在这个问题上,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早就多次指出过“胡化”与“汉化”有关的学术观点。他认为,“化”的内涵乃指客观上或主观上认同另一民族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这种接受与认同,当然随时间、空间或人群使“化”的内容与形式有差异,但是中国中古历史的一个非常重要内容,就是汉族与其他外来民族的融合。既然是融合,就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化合的关系,汉中有胡,胡中有汉。所谓胡化也好,汉化也好,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的一种民族融合,当然也包括文化融合。笔者以为,在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胡化”、“汉化”的问题是交织而又复杂的。陈先生对胡汉之分重文化而轻血统的观点是符合客观历史事实的。

    葡萄与葡萄酒既是“胡化”与“汉化”交织的产物,又是外来文明对本土文明的影响结果。因此,从大文化圈的角度看,它又是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

    实际上,世界上任何一个优秀民族都不能自我孤立、与世隔绝;因为孤立隔绝了,它的发展也就停滞迟缓了。正像生物界那种纯之又纯的良种一样,年代一久便会退化。惟有经过杂交,吸收外来营养,加以筛选和培育,然后才能产生新的优良品种。因此,我们完全不必担忧麦当劳与肯德基等外来饮食文化的冲击,我们完全可以像老祖宗引进消化葡萄酒那样,来吸收优秀的异文化,在适合中华民族科学饮食习惯的基础上,搞民族“化”了的“融合主义”。

    [ 上 页 ], 百拇医药(慧 敏)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