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食·饮食文化·食文化(上)
人们每天睁眼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吃。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吃饭虽说是一件大事,但日久天长,人们对吃则习以为常了。不少人是“跟着感觉吃”,糊里糊涂吃,人吃亦吃,管他什么营养不营养,合理不合理,科学不科学,更不会去探究什么是饭食、饮食文化、烹饪文化,以至什么叫食文化。有人说,有那么烦琐么?饮食、饭食不都是吃和喝么。凡人可以吃下肚子的东西不都是饮食或饮食的过程吗?其实,事情并不是那样的简单。
食物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物质。食物首先是可吃物。它在生理上可以被咀嚼、能被消化、有营养、有口味、无毒害,可以使肚子有饱腹感。但是,可吃物不等于是食物。大多数人不吃青草和生肉。犹太人不吃猪肉,印度人不吃牛肉,让美国人去吃狗肉比吃下碟子还要难。人类选择食物首选生理和营养需求。但是,营养物与食物也并不等义。是否有营养是有标准的,但是否可认为是食物,则是文化主观(情感)所认定的。这种主观认定我们称其为食情感。食情感是一种精神形态的食文化,它和作为物质形态的食生产和半物质形态的食生活组成食文化的全部内涵。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饮食习性的约定性是很大的,不同文化的人不但饮食习惯有差异,而且对食物的基本观念也迥异不同。
一、从“饭食文化”到“饮食文化”
中国“饭食文化”的提出者,当推孙中山先生。他在民生主义讲演中说:“我们每天所靠来养生活的粮食,分类说起来最重要的有四种:第一种是吃空气,就是吃风。第二种是吃水。第三种是吃动物,就是吃肉。第四种是吃植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