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粒食之路
中国食文化讲座之四大约在一万年前,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三项划时代的成就:种植业、养殖业和制陶业,从而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三项成就,为人类文明时代的出现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在旧石器时代,人们已经知道挖掘野生的植物块茎和摘取野生的坚果如朴树子、榛子、松子、板栗等来充饥。种植业出现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加,需要一种生产周期短和产量高的粮食作物来维持生存。大约在旧石器和新石器交替时期,即约一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终于从“狗尾巴草”的子实中,选出一种粮食作物,这就是小米。
早在一万多年前的山西沁水县下川遗址的旧石器晚期文化层中,已发现石磨盘和磨锤等舂磨谷物的工具。我国新石器时代前期到中期,都普遍出土小米和农业生产工具及粮食加工工具。从八千年前华北平原的磁山、裴李岗文化遗址到六七千年前开始的黄河中游仰韶文化遗址、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遗址,到六千多年前的东北红山文化遗址、内蒙古富河文化遗址,直到五千多年前的黄河上游马家窑、齐家、马厂、柳河等文化遗址和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遗址,都出土了大量的粟(小米)和各类农具及谷类加工工具。
粟是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世界公认中国是粟的起源地。据报道,目前全世界栽培的粟,90%源于中国。现代都把粟称为谷子,去掉外壳的粟称为小米。粟虽然是中国最古老的谷物,但目前的产量只占中国谷物总产量的1.9%。然而在河北、黑龙江、山西、山东和内蒙古等北方5省,粟的产量要超过大米的产量。粟在上述地区仍然是重要的主食。在内蒙古,人们早晚仍有喝小米粥的习惯。
自古以来,粟是中国最重要的谷物。在公元前后的古籍中,粟字出现的频率很高。当时,粟字除本义外,还常用作谷物的总称,或为俸禄之意。《史记·伯夷传》中所出现的“不食周粟”中的粟字即是此义。
上古的粮食作物有所谓五谷、六谷和百谷。按照一般说法,五谷是稷、黍、麦、菽、麻;六谷是稻、稷、黍、麦、菽、麻。稷即粟,又叫谷子。古人以稷代表谷神,和社神(土神)合称为社稷,并以其为国家的代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