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09年第1期
编号:11728441
春节随想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09年第1期
     不知不觉又到了春节。提起过年,总会带给人无尽的遐想,记忆里有新衣服、有好吃的零食、有好玩的游戏、有好看的烟花和电视节目,而标签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童年。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过年,除了能够拿压岁钱之外就是可以吃到许多平时吃不到的零食。果丹皮、栗子羹、山楂片、无花果、酸梅粉、大白兔奶糖、麦丽素还有酒心巧克力,这些记忆只有在春节才能享受到的美味,有些已经消失.有些即使仍然存在,再尝起来感觉也会很失望,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零食绝对是要让人流口水的。大大泡泡糖估计很多人都还记得,红色外包装很配合过年的喜庆气氛。那时候吹得好的孩子,一口气儿能吹出一个和头差不多大的泡泡,“啪”的一破就糊在脸上,像面膜一样……给儿时增添了很多的快乐。

    印象中最深刻的春节是1984年,那年我刚刚5岁,邻居家新添了一台黑白电视机,除夕吃完饺子后,我就拿着木板凳早早地在邻居家里占一个好位置,左手攥着瓜子,右手握着一个鱼形的红灯笼,乐滋滋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记得当年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是小品《吃面条》,张明敏唱的是《我的中国心》,而李谷一的《难忘今宵》后来几乎成了每届春晚的必备结束曲。

    时光匆匆,到了20D0年,把年夜饭设在餐馆酒楼已经成了时尚。人们生活好了,收入高了,认为与其在家一通忙活还不如一家人在餐馆里踏踏实实地吃一顿。伴随着涮火锅、北京烤鸭、粤菜、川菜、沪菜、湘菜餐馆相继落户,各家餐厅为了争夺年夜饭市场可谓绞尽脑汁。而到了最近几年,稍微像样的饭馆年夜饭都要提前预订,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时代和百姓生活的巨大变迁。而春节,也渐渐演变成一种传统符号。

    如果不是因为年底奖金、七天长假、亲友聚会和春节晚会,至少我个人已经很难感受到过年的氛围了。我们的生活富裕了,时间充裕了,可是节日生活却更加贫瘠了。连续的应酬、通宵的麻将、嘈杂的电视和人头攒动的旅游,似乎一点一点透支着我们的传统节日,过节,好像只是在给别人和自己一个交代。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种情况似乎正在悄然改变。去年的春节,我参加了古文化街的庙会,那里有踩高跷、有戏曲表演、还有好吃的熟梨糕和大茶汤,古香古色,吸引了上万人观看。在那里,我似乎又找到了童年的感觉,那种兴奋而美妙的节日气氛。

    传统文化从来都不是虚无飘渺的东西,而是深藏在每个人的血液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做一些事情,唤起每个人对于传统意识和价值的向往与回归,在新的时代重新赋予“春节”新的内涵与外延,让节日以更加亲民与独特的形式延续和传承下去。, http://www.100md.com(王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