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11年第3期
编号:12005998
铁强化酱油:放心食用不必忧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11年第3期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您已经很熟悉“加碘盐”,那么从现在开始,可能您也离不开另一个新名词了——“铁酱油”。

    2010年9月1日,由卫生部出台的《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将“强化食品和营养素补充剂选择的建议”等纳入营养指导工作。可最近在我国与全球改善营养联盟共同开展的“铁强化酱油项目二期”工程启动之时,有关其保健功效与食用安全问题,引起了业界的争议,顿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宣传中,铁强化酱油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预防或者控制缺铁性贫血。那么,依靠加铁酱油能达到控制缺铁性贫血的目的吗?长期食用铁强化食品,是否会带来补铁过量的风险呢?

    铁缺乏严重影响国民体质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世界上有66%~80%的人处于铁缺乏状态。即便在美国和许多经济发达国家,缺铁性贫血也较其他营养素缺乏普遍。缺铁性贫血也是我国高患病率的营养缺乏病之一。据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大约有40%~60%的6到24月龄缺铁儿童面临着大脑发育迟缓的危险,这会使我国的平均智商降低8至15个百分点;大约有12%的严重缺铁性贫血儿童在成长期间因免疫力降低而经常患病,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每年有大约1 000名年轻妇女因严重贫血在怀孕分娩期间死亡;每年大约有10万名婴儿在围产期因母亲严重贫血面临死亡的威胁。铁缺乏对健康的威胁最可怕的是,当人体表现出明显症状时,才会补充铁,但是由此造成的大脑迟钝等残疾,却终生不愈。

    那么,我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缺铁呢?这和我们的膳食结构有关。我国居民长期以来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如谷物、薯类、蔬菜等,尽管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我国膳食结构出现了动物性食物增长、植物性食物减少的趋势,但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人体对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很低,平均不足5%。例如大米中的铁仅有1%可被人体吸收;大豆为7%;玉米和黑豆为3%;莴苣为4%;小麦为5%。此外,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大量抑制铁吸收的物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