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树缘(下)
在我国北方的春天,桃花是笑得最早的树花之一。所以戏剧中的漂亮姑娘往往名叫春桃。桃树,一种乔木果树,古人视为具有神性并可以避邪的傩物,象征吉祥。
《史记·五帝本纪》载,颛顼“东至于蟠木”。裴骃《集解》引《海外经》曰:“东海中有山焉,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东北有门,名曰鬼门,万鬼所聚也。天帝使神人守之,一名神荼,一名郁垒,主阅领万鬼。若害人之鬼,以苇索缚之,射以桃弧,投虎食也。”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桃树为逐日的夸父手杖化成。《山海经·海外北经》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邓林就是桃树林。而《春秋运斗枢》说:“玉衡星散为桃。”两说不一,但都指出桃树之生性不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桃成为最具文化特征的树木,其木、花、果都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在民俗观念、宗教观念、审美观念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桃木。《太平御览》引《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故压伏邪气者也。桃木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有桃制百鬼、鬼畏桃木之说。桃木制鬼避邪的特点最集中体现于桃符。桃符由桃人、桃印、桃梗发展而来,是在桃木板上画神荼、郁垒二神像,立于门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一般认为,是五代后蜀时,开始在桃符板上书写联语,后来改为在纸上书写,形成了后代的春联。
吴谷人《新年杂咏·小序》认为,说春联即古桃符是不对的。春联不是桃符,亦犹炮仗不是爆竹。明人有则笑话是说桃符的,“钉地桃符仰视艾人,不平而骂曰:‘汝何等草芥,辄居吾上?’艾人俯曰:‘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可见桃符是钉在地上,而非挂贴在门旁的。
桃人即桃梗。为桃木所制之木偶,用以袚除恶鬼。《战国策·齐策》:“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注:梗,木梗也,用桃木造)
桃弧为桃木做的弓,古代举行傩祭时用以射杀鬼蜮的工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5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