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13年第4期
编号:12355368
山药:神仙之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13年第4期
     “老住湖边一把茅,时沽村酒具山药”

    “从此八珍俱避舍,天苏陀味属甜羹”

    ——宋·陆游

    山药色泽白润,入口滑爽,味淳淡而略甘。各地称谓不尽相同。古时齐鲁称山芋,吴越称土薯,秦楚称玉延,隋代以前称薯蓣。说来有趣,与薯蓣同音的豫、曙两字恰是唐、宋王朝两位皇帝的名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这样解释:唐朝时,因避唐代宗李豫的名讳,把薯蓣改称薯药;宋朝时,又避宋英宗赵曙的名讳,把薯药改称山药。由于李时珍是一代名医,所以这种说法多少年来被广泛引用,几成金科玉律。其实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薯蓣和山药在历史上是长期并存的,只是具体到某一个时期这两种名称使用的频率不同罢了。

    宋人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介绍了其收藏山药的方法:刮去皮,用厚纸包裹,挂于阴凉通风处,使之干燥。或放置焙笼中,下面铺茅草数寸厚,以微火慢慢烘干。

    我国食用山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把它誉为补虚佳品。晋人罗含著的《湘中记》说到这么个故事:晋代永和初年,有一汉子到衡山上采药。迷路粮尽,只好躺在一山崖下休息。忽见一老翁,鹤发童颜,飘然而至,在石壁上作书。汉子急忙上前求以食物,并请教出山之路。老翁给了他一些外形似芋,甘甜如薯的东西,并指点回家之路。六天之后,果然返回家中,腹中还不觉饥饿,才知山药功用之奇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