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13年第10期
编号:13150615
花非花(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13年第10期
     笔者进餐馆坐下,一位年轻又很精神的小帅哥递上一本印得花花绿绿的菜谱。我看了他一眼,指着菜单上的“木须肉”说:“这个长胡子的是什么木头,红木?花梨?”小堂倌自作聪明:“这单子印错了,应该是苜蓿肉。”“那就更不对了。你说木须肉还沾点边,因为此菜的主料是肉片炒鸡蛋,俏头是黄瓜和木耳。木耳也算是木头上长的胡子。可是苜蓿是野菜,原是喂牛的呀。”

    小堂倌无语了,开始审视这老头儿是不是来混吃碰瓷的。好在大堂经理认得我,笑嘻嘻地说:“这位是许老,经常在电视上讲食文化的。”我赶忙拉小伙子坐下给他讲,这道菜讲究的是鸡蛋的炒法。炒出的鸡蛋要色泽金黄,有嚼头,味道鲜香而不腻,出盘要颤颤地像朵朵金桂。桂花又名木樨,因此这道菜要叫“木樨肉”。

    以鸡蛋做文章的菜还有“西红柿炒自己”。有道是,“刺身不能有刺,黄瓜必须有刺,西红柿的大忌是不能炒自己。”西红柿怎么能炒自己呢?原来,这种提法缘自一种误判。东北人本来把它念成“西红柿炒鸡子儿”,即西红柿炒鸡蛋的意思。不懂东北话的,自然按这话的谐音去理解。其实这也不是拿东北哥们儿开涮,这么多年来,本山大叔的小品老火老火的,忽悠得全国人民满嘴蹦“那必须的”、“这个可以有”等东北话,又有谁能说东北话不能登大雅之堂呢?

    关于“西红柿炒自己”的另一种出处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