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16年第10期
编号:12947060
南湖一奇无角菱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16年第10期
     又到“秋色入菱湖”。出差浙江嘉兴市南湖,正赶上当地南湖菱采摘时节,禁不住卖菱人的吆喝声,便在摊前收住脚步,定睛一瞧,发现南湖出产的菱竟然是没有角的“无角菱”!

    在我的印象中,菱是有角的,民间人们常常称菱为“菱角”,并将其寓意为“棱角分明”。正当我对眼前的无角菱感到迷惑不解时,热情的摊主随之道出了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游南湖,正值采菱季节,乾隆饱览南湖旖旎风光之余,津津有味地品尝起南湖菱。不料菱的尖角刺破了他的嘴唇,乾隆叹到:“小青菱无刺角岂不美哉!”金口一开,第二年南湖菱果真变成圆角无刺的了。这虽为传说,却给人们品尝南湖无角菱平添了几分雅趣。

    这南湖无角菱是浙江嘉兴市的著名特产,因产地在嘉兴南湖为中心的水域而得名,素享菱中珍品之称。南湖无角菱,原为带角的小青菱品种,只是经过人们多年科学选育,才培育出独特的“无角菱”,也被称作“和尚菱”;又因其像一只刚刚煮熟的馄饨,于是还被叫做“馄饨菱”或“元宝菱”。有趣的是,清代末年有个江苏南通人名叫张季直,曾把无角菱种植到距南湖百里远的外乡,谁知第二年就不再无角了。事至今日,无角菱依然只定居在南湖方圆百里之内,真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菱。

    都说入乡随俗,来到嘉兴南湖岂能不品尝无角菱呢?南湖无角菱壳薄、质白、肉嫩、汁多、既能当水果,又可做菜;既可生吃,又可熟食,味道鲜美,风味独特。李符在《咏菱》词中曾赞它“雪藕也输甜脆”。这不,买了摊主几个嫩菱,那嫩菱青背白肚,翠绿薄皮,轻轻一掐,剥出菱肉,那么拇指顶尖儿大小的一粒,鲜美洁嫩,脆生生,甜津津,送进嘴咀嚼,在舌齿间若有若无,只是感觉到它的甜沁无比。

    熟食菱肉则宜选用老菱。我和朋友随后在当地一家老字号饭馆,点上了几个地道的以无角菱为主料烹制的风味菜来品尝,真可谓大饱口福。这不,“菱烧豆腐”这道菜,那菱的清香融入豆腐中,烧熟的菱很糯,品尝时豆腐绵软,菱肉糜酥,别具风味;“葱爆南湖菱”虽然比较家常,但看上去碧绿香甜,青白分明,色味俱佳,吃起来香糯可口,让人回味良久;“蟹粉白玉南湖菱”则菱肉雪白,蟹粉金黄,口味咸鲜,令人回味无穷。

    在嘉兴南湖一饱无角菱口福的同时,还可一饱采摘无角菱的眼福。你瞧,放眼南湖无角菱产区,那碧油油的菱叶,与湖畔的亭台楼阁相映,风光别致。一位位头戴笠帽、穿着蓝印花布的采菱女,坐在椭圆形的菱桶内,轻舒腰肢,双手敏捷地采摘。菱桶在碧绿的菱叶中缓缓前进,一会儿,桶内便堆得满满的。这菱桶一般长1.5米,宽0.9米,高0.25米,呈椭圆形,桶底搁一块小木板,人坐板上,即可俯身探手采摘鲜菱。

    伫立湖畔,你可发现,原来一个又一个鲜菱像害羞的小姑娘似的躲在青翠的菱叶下,只有将菱叶翻起来,才能看到那些挂在紫红菱茎上的鲜菱的真面目。而湖面上不时传来的采菱姑娘的甜蜜笑声,或哼唱的采菱小曲,则更是引人无限遐想。, 百拇医药(缪士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