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18年第9期
编号:13279258
中国人吃肉史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18年第9期
     凡是牲畜的肉,都可以称之为肉,不过翻开中国南北各地饭馆的菜单,就会发现如今汉族人餐桌上的肉,多指猪肉,冠以牲畜种类名称以示区别的,往往是牛肉、羊肉之类的肉食——比如鱼香肉丝、京酱肉丝、木须肉都为猪肉,而葱爆羊肉、红烩牛肉则会明确指出所用食材为牛羊肉。可见猪肉菜肴更加常见。

    但在中国人的饮食历史中,猪肉在古代的地位并不高。《礼记·王制》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这段话可以被解读为不同阶级允许食用的肉食种类不同。另一種解读是牛肉比羊肉尊贵、羊肉比狗肉和猪肉尊贵。

    牛,地位自古尊贵神圣

    对于农耕民族而言,耕牛对农业生活是极其重要的。同时,牛也是中国人进行祭祀所用的最高规格的祭品,因此牛不仅经济价值极高,而且社会地位也很尊贵。《九章算术》里有道题:“今有共买牛,七家共出一百九十,不足三百三十;九家共出二百七十,盈三十。问家数、牛价各几何?答曰:一百二十六家,牛价三千七百五十。”也就是说,为了购买祭祀用的牛,需要126家合力出资。那些生活困难无法向祖先供牛的人们,便用金灿灿的黍(黄米)捏成牛角的形状来代替牛。

    想要饱口腹之欲,不仅先要攒足银两,还得注意遵守法律。古代即便尊贵的诸侯,也不能无故杀牛。《三国志》里有两个吃牛的故事。一个是说东汉末年的权臣董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