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2011
编号:13794365
少吃点也能“饱”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2011
     饿与饱,是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的,能直接影响情绪、工作效率、精神状态的两种感受。一些人在特别饿的时候,除了会无缘由地发脾气,有时甚至会因为太饿而导致情绪失控,产生报复性进食。

    科学界认为“饱”的标准是:进食者可以控制进一步吃东西的欲望。细分的话,可以将其分为3个级别: 1.大脑感知饱了(full);2.大脑感觉到一定的满足感(satiation)3.感觉相当满足(satiety compared to a ready),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产生进食的欲望。

    按照“道理”来说,机体摄入足够热量,可以维持生命和生存活动的供能,我们就应该能够顺利地停止进食。但事实上,很多人并不只是在吃自助餐的时候,才会大量食用远超机体热量需求的食物。

    食欲中枢位于下丘脑,饭后我们能否感觉到“饱”,受到YY肽、肠降血糖素、胆囊收缩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胃饥饿素等众多激素信号调控。从食物的色香味形是不是符合进食者对食物的预期,到食物的营养素组成与含量,胃排空速度,肠道菌群的生态状况,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在肠道和血液中的代谢过程,都会影响相关激素信号的释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