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育儿》 > 2003年第8期
编号:11554341
恐吓出来的胆怯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1日 《家庭·育儿》 2003年第8期
     有个小孩子,刚想伸手去抓小猫,妈妈尖叫起来:“别碰,它要咬人的!”孩子在大街上跑跳两步,妈妈吓唬道:“当心给坏人骗走!”孩子从一级楼梯往下跳,妈妈又阻止道“别跳,脚会断的!”结果孩子5岁了,不仅在生人面前倍感拘束,甚至比他矮一截的孩子要跟他较量时,也会胆怯地往后退。

    胆怯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说,孩子对某一事物产生胆怯心理,一定是对此事物有一种恐惧感。较小的幼儿对某些事物不害怕,是因为他不知道其有危害性。当他经受过一次或理解到有伤害性后,就会产生害怕情绪。因此,父母不要过分地渲染危险性,人为地造成孩子的恐惧情绪。

    吓唬和欺骗都是家长为了自己的方便,而使孩子安静、听话所采取的错误方法。如孩子不去托儿所,大人会说:“你不去就把你一个人关在家里,让野猫来吃掉。”也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睡觉或停止哭声,装出轻声怪气的吓唬孩子,使孩子脑子里充满可怕的印象,长久不忘。常此以往,孩子的心灵受到损伤,形成胆怯、畏缩的性格。

    在教育孩子时培养勇敢精神和坚强意志是很重要的。对于比较胆小的孩子要多用鼓励的方法,从孩子学走路起,跌倒要他自己爬起来,不要大惊小怪。对于可能引起孩子害怕的因素,如刺激性强的电视节目要避免,对有些可能发生的情况要事先对孩子讲清楚。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放手让孩子接触外界,不要把他关在家里。从来不离开成人的孩子,即使没有人恐吓他,也是个胆小没有出息的孩子。至于用人民警察和解放军来恐吓孩子,就更是错误的了!, 百拇医药(严和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