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育儿》 > 2005年第6期
编号:11551727
中外育儿大比拼(2)
http://www.100md.com 2005年6月1日 《家庭·育儿》 2005年第6期
     西方家庭的孩子如果表现出“孔融让梨”的精神,才是父母最担忧的事情。他们不认同这种以他人为先的精神,在他们看来,随便将自己的利益拱手让人,无异于义务劳动不拿报酬,而这在处处讲求经济效益的西方社会是无法想像的。他们认为勇于表达自己需要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比如德国一位女心理学者在她的著作中,为她5岁的女儿使用祈使句“给我一杯水”,而不是采用询问句“你能不能给我一杯水”而十分自豪。

    东西方两种文化孰优孰劣要全面综合地看。西方社会的外向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积极向上的社会形态,但是,人性的无拘束带来的以自我为中心、争斗心、老年父母和成年子女之间的关系冷漠也不容忽视。

    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长期以来,中国孩子接受的是灌输教育,美国孩子则不同。一般说来,考试,中国孩子胜过美国孩子,但轮到动手或研究时往往就不如美国人了。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笔者发现,美国的孩子看上去是在无忧无虑中长大的。孩子小的时候功课很少,回家主要是以玩为主,到了该上大学之时,也不必像国内高中生那样必须走那道高考独木桥,美国孩子要想上大学只需凭学校的积累、老师的推荐以及社会活动的表现,就可申请大学。录不录取,全凭大学对人才的需要。孩子用不着为上大学而担心,因为这所大学不录取,那所大学也能录取,可谓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虽然美国孩子的成长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笔者通过与当地美国人交流发现,美国父母在如何让孩子尽早具有独立性和智力的潜质开发方面独具匠心,下了很大的功夫。有人说中国孩子是抱大的,而美国孩子则是爬大的,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

    美国的父母对与孩子的交流也十分重视。笔者一次乘机从纽约到明尼阿波利斯,途中整整5个小时,坐在后排的母亲一刻也没有停止与自己2岁和5岁的孩子进行交流,孩子有问必答,同时母亲也像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一样,与孩子促膝谈心,就像是兄弟姐妹那样,非常平等,尊重彼此,没有凌驾于孩子头上的架势。途中孩子问的问题十分有趣,如飞机为何在雪上飞?飞机在飞的时候怎么不动?飞机上的窗子为何不能打开等等?

    我的一位美国朋友告诉我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5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