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育儿》 > 2006年第9期
编号:11548679
撒谎的孩子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日 《家庭·育儿》 2006年第9期
     一个周末的下午,孩子的班主任给许丽打电话,让她无论如何到学校去一下。当许丽满腹狐疑地到学校后才得知,孩子几次考试都没有考好,特别是最近一次数学考试更糟糕。许丽不解地说:“孩子不是考了88分吗?”老师苦笑着说:“你的孩子数学只考了68分,全班倒数第三!”老师还对许丽夫妻颇有些不满:“我们几次让孩子带信给你们,孩子说你生病住院,说他爸爸出差。我有些怀疑,住院出差怎么会好几个月呢?是不是你们在故意回避我们?”

    晚上,夫妻俩对孩子“审讯”后才得知,孩子这几次考试成绩不好,按惯例是要遭受皮肉之苦的。于是,他对卷子进行特殊加工,将“68” 改成了“88”,果然蒙混过关。听了孩子的解释,恨铁不成钢的许丽夫妻正要“发威”,不料发急的孩子却说:“我这样做还不是被你们‘逼’出来的?还不是让你们给‘教’的?”

    气归气,恨归恨,孩子的话引起了他们的警觉,也“提醒”了许丽夫妻。孩子小时,夜间啼哭不肯睡觉,许丽便会吓唬孩子:“不准哭,再哭的话,就让大灰狼把你捉去!”当孩子看见同龄的孩子有自己喜爱的玩具时,便忍不住向父母索要,而许丽夫妻常常冲口而出对他说:“只要你听话,明天就给你买。”可是,等到明天、后天……还是看不到玩具的影子。
, http://www.100md.com
    孩子还发现,许丽夫妻有时为了回绝他人的邀请,在电话中并不直接说自己不去,而是漫不经心地推说生病了,或是还有其他重要的事要做。当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赶紧谨慎地收拾“残局”时,不管孩子是有意还是无意,许丽夫妇发现后,通常会打骂孩子一顿。可当孩子否认或找出了“理由”开脱时,就避免了皮肉之苦。生活的“经验”告诉了孩子:说谎可以逃避处罚。

    应对孩子撒谎的对策

    撒谎是一种不良行为,往往是一个人品德缺损的起端。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和解决好孩子的撒谎问题,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首先,要将“想象”控制在“撒谎”的红线之外。孩子的想象丰富,家长通常会对此感到欣喜。一旦引起家长的兴趣,孩子便更加口若悬河,绘声绘色。如果此时的家长一味地赞许,就极有可能让孩子陷入撒谎成性的险境。因此,应在肯定和赞许孩子想象力丰富的同时,随意地告诉孩子:“这是你构思的故事,以后有故事就讲给我们听。”或者说:“你说的跟真的事情不一样,不过,比真事有趣。”及时地启发和引导孩子,既不让孩子将想象和撒谎混为一谈,又注意引导孩子将想象的东西作为一种艺术去发扬,去追求。

    其次,不要“逼”着孩子说谎。孩子说谎通常会有其“理由”和发展的空间。有的是希望获得某种奖赏,有的是为了得到某件物品,有的是想逃避某种处罚……因此,家长千万不要人为地制造孩子撒谎的环境。我们应学会宽容孩子,尤其是对孩子的过错,要耐心地听他的解释,要作些适度的换位思考,给孩子提供改错的机会,让孩子在良好的引导环境中健康成长。

    第三,家长要从自身做起。孩子撒谎与家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家长自作聪明地把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作风尽情展露,甚至言传身教地“传导”给孩子。孩子便在潜移默化中,将家长的“风范”吸收、发酵,转化为赤裸裸的谎言。因此,要想培养出诚实的孩子,家长就应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做一个诚实的家长。, 百拇医药(金苏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