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前的宝宝不喜欢“相思”
3岁之前是宝宝最需要父母的阶段,如果此时父母与宝宝频繁或者长期分离,那么,您可能就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去修复亲子间的心灵距离!
——编者
在人的一生中,出生以后的前3年是形成正常个性和心理机能最重要的时期。在3岁前,你照顾周到了,以后就会省去很多麻烦;相反,如果你这个时候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呵护他,以后麻烦就大了。
心理学的研究证实,3岁前的孩子如果与妈妈分开超过两星期,就会留下不可逆转的创伤。孩子年龄越小,造成的伤害就越重。分离次数越多,孩子的安全感就越低。就是到了成年,也不会改变。孩子在一岁前受到严重伤害或忽视,成年后患重度精神疾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在一到三岁时受到严重伤害,患人格障碍的几率会增加几倍。惧怕不安全的环境,惧怕挑战,惧怕残酷的现实,本质上都源于童年时形成的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主要来自与父母的分离。因此,3岁前,母亲与孩子的分离越少越好。
, 百拇医药
以下3种常见的情形会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情形一:长时间远离孩子
小军出生半年后就被送到了乡下姥姥家,一直呆到6岁。每年春节的时候,父母会回来看他一次。在那几年里,小军对父母感觉很漠然,甚至都不怎么认识他们。只知道在每次过年的时候,村口会出现两个人,笑着,叫着他的名字,带几只气球。
小军和外婆很亲密,什么都听外婆的。5岁的时候,父母把他接了回去。父母对他很好,但是家里的一切他都很不习惯。他经常哭,半夜做噩梦。他和父母之间仿佛有什么东西隔着,总是不能亲近起来。他喊“爸爸”或“妈妈”感觉很别扭,父母好像也不知道该怎么与他相处。
点评:
父母与3岁之前的孩子长久分离,必然会造成他们之间的关系淡漠。生物学上有“印随”的概念,是指像小鸡等动物出生后,看到什么就会把它当自己的妈妈,如果它的亲妈妈不及时出现,它就会不认识。人类虽然有理智,但是如果父母在孩子最弱小、最需要照顾的时候远离孩子,则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从理智上,孩子都不会与父母特别亲密。父母与孩子分离两三年,孩子的心灵也许会与父母分离一辈子。
, 百拇医药
情形二:频繁与孩子分离
宁宁在1岁多的时候,被父母送到了乡下爷爷家。妈妈隔段儿时间会回来看看她,给她带些好吃的东西。宁宁非常想妈妈,想得都睡不着觉。妈妈一来看她。她就会非常开心,同时也非常害怕妈妈又离开她,总求妈妈不要离开,但她知道妈妈一定会走的。她很苦恼,既盼妈妈来看她,又怕妈妈来,因为妈妈来了之后很快又会走,而且又要等很长时间才会来。
有一次,妈妈突然来了,宁宁有些不敢相信地问妈妈:“妈妈,这是真的吗?”她们玩了一会儿,妈妈哄她睡觉,她不肯,她知道等她睡着了,妈妈就会离开她。妈妈就哄她说不离开,和她一起睡,宁宁这才答应睡觉。不过,她趁疲惫的妈妈睡着的时候,悄悄用缝衣服的线,把自己和妈妈的手指绑到了一起,这才安心地睡了。但等她醒来的时候,发现妈妈还是走了。她看着自己的手,一遍一遍地问自己: “我不是把妈妈的手拴上了吗?妈妈怎么还是走了?”
从这一次开始,宁宁不再盼妈妈来了,奶奶提起妈妈的时候,她也会非常不高兴地说:“我讨厌我妈妈,我恨她!”她觉得妈妈把自己给抛弃了。当时她3岁。
, 百拇医药
奶奶把宁宁的情况告诉了她的妈妈,她妈妈却不以为然,觉得那只是孩子一时的气话,以后团聚就好了。
后来,宁宁5岁的时候,妈妈把她接回了身边,给她很多好玩具和好吃的食品,但宁宁还是恨妈妈,一直和她作对,妈妈说尽好话都没用,她俩的关系也一直冷冰冰的。
点评:
一个幼小的孩子是无法承受不断地分分合合的,因为每一次分分合合给他带来的都是伤痛。孩子会因此不敢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逐渐变得冷漠无情。
情形三:把孩子推给保姆
在女儿两岁的时候,为了减轻育儿负担。林胜夫妻请了一个保姆来照顾女儿。保姆21岁,来自偏远农村,比较朴素、诚实,也算勤劳。有了保姆之后,林胜夫妻俩就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孩子完全交给保姆照顾,他们只是在晚上下班回来的时候稍微逗逗孩子。
, 百拇医药
一个周末,他们都不加班,就带女儿去公园玩。这时,他们发现原本爱说爱笑的女儿,现在却沉默寡言,经常皱着眉头,好像有很多心事。当他们要坐到草丛中休息的时候,女儿却坚决不坐,说地上不干净。林胜夫妇听后还觉得保姆教导有方呢。过了一会儿,他们来到公园一侧,那里有一个水龙头,看得出女儿很想玩水,可又犹豫不决,最后,还是扭过头,不看水龙头了。林胜就对她说:“你想玩水就玩呗!”女儿非常矛盾,脸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说:“我不能碰水龙头。”妈妈问她:“为什么不能碰啊?”女儿说:“保姆说我不能碰。”原来,保姆平时带她的时候,喜欢让她静静地坐,着不动,不许她乱碰东西,不许她玩水,不让她乱走动,怕她摔倒,给自己惹麻烦……总之,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为了讨好保姆,孩子变得越来越安静。
点评:
不少保姆只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来看管孩子,只是不让孩子饿着、哭着、摔着……完全一副“公事公办”应付主人的姿态。如何让孩子更健康、快乐,如何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爱,不在她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这种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很难满足孩子对爱的需要。
保姆一般都不愿孩子乱动乱跑,生怕出危险。其实,很多年迈的老人也常常是看护而不是照顾孩子,他们因为身体不便,常常会阻止孩子的很多活动,把他限定在狭小的活动范围内;以保证安全。这样的限制,使孩子失去了许多从运动中学习、从实践中感知的机会。因此,父母无论多忙,都要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呆在一起。这样才容易培养一个有安全感、心理健康的孩子。
如果爸妈因客观原因要离开孩子一小段时间,譬如出差十天,就要告诉孩子,还要向他承诺,自己多少天以后一定回来。这样一来,虽然孩子还会有分离的痛苦,但是能够预期的痛苦,就相对容易承受了。, http://www.100md.com(逝水浪花)
——编者
在人的一生中,出生以后的前3年是形成正常个性和心理机能最重要的时期。在3岁前,你照顾周到了,以后就会省去很多麻烦;相反,如果你这个时候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呵护他,以后麻烦就大了。
心理学的研究证实,3岁前的孩子如果与妈妈分开超过两星期,就会留下不可逆转的创伤。孩子年龄越小,造成的伤害就越重。分离次数越多,孩子的安全感就越低。就是到了成年,也不会改变。孩子在一岁前受到严重伤害或忽视,成年后患重度精神疾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在一到三岁时受到严重伤害,患人格障碍的几率会增加几倍。惧怕不安全的环境,惧怕挑战,惧怕残酷的现实,本质上都源于童年时形成的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主要来自与父母的分离。因此,3岁前,母亲与孩子的分离越少越好。
, 百拇医药
以下3种常见的情形会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情形一:长时间远离孩子
小军出生半年后就被送到了乡下姥姥家,一直呆到6岁。每年春节的时候,父母会回来看他一次。在那几年里,小军对父母感觉很漠然,甚至都不怎么认识他们。只知道在每次过年的时候,村口会出现两个人,笑着,叫着他的名字,带几只气球。
小军和外婆很亲密,什么都听外婆的。5岁的时候,父母把他接了回去。父母对他很好,但是家里的一切他都很不习惯。他经常哭,半夜做噩梦。他和父母之间仿佛有什么东西隔着,总是不能亲近起来。他喊“爸爸”或“妈妈”感觉很别扭,父母好像也不知道该怎么与他相处。
点评:
父母与3岁之前的孩子长久分离,必然会造成他们之间的关系淡漠。生物学上有“印随”的概念,是指像小鸡等动物出生后,看到什么就会把它当自己的妈妈,如果它的亲妈妈不及时出现,它就会不认识。人类虽然有理智,但是如果父母在孩子最弱小、最需要照顾的时候远离孩子,则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从理智上,孩子都不会与父母特别亲密。父母与孩子分离两三年,孩子的心灵也许会与父母分离一辈子。
, 百拇医药
情形二:频繁与孩子分离
宁宁在1岁多的时候,被父母送到了乡下爷爷家。妈妈隔段儿时间会回来看看她,给她带些好吃的东西。宁宁非常想妈妈,想得都睡不着觉。妈妈一来看她。她就会非常开心,同时也非常害怕妈妈又离开她,总求妈妈不要离开,但她知道妈妈一定会走的。她很苦恼,既盼妈妈来看她,又怕妈妈来,因为妈妈来了之后很快又会走,而且又要等很长时间才会来。
有一次,妈妈突然来了,宁宁有些不敢相信地问妈妈:“妈妈,这是真的吗?”她们玩了一会儿,妈妈哄她睡觉,她不肯,她知道等她睡着了,妈妈就会离开她。妈妈就哄她说不离开,和她一起睡,宁宁这才答应睡觉。不过,她趁疲惫的妈妈睡着的时候,悄悄用缝衣服的线,把自己和妈妈的手指绑到了一起,这才安心地睡了。但等她醒来的时候,发现妈妈还是走了。她看着自己的手,一遍一遍地问自己: “我不是把妈妈的手拴上了吗?妈妈怎么还是走了?”
从这一次开始,宁宁不再盼妈妈来了,奶奶提起妈妈的时候,她也会非常不高兴地说:“我讨厌我妈妈,我恨她!”她觉得妈妈把自己给抛弃了。当时她3岁。
, 百拇医药
奶奶把宁宁的情况告诉了她的妈妈,她妈妈却不以为然,觉得那只是孩子一时的气话,以后团聚就好了。
后来,宁宁5岁的时候,妈妈把她接回了身边,给她很多好玩具和好吃的食品,但宁宁还是恨妈妈,一直和她作对,妈妈说尽好话都没用,她俩的关系也一直冷冰冰的。
点评:
一个幼小的孩子是无法承受不断地分分合合的,因为每一次分分合合给他带来的都是伤痛。孩子会因此不敢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逐渐变得冷漠无情。
情形三:把孩子推给保姆
在女儿两岁的时候,为了减轻育儿负担。林胜夫妻请了一个保姆来照顾女儿。保姆21岁,来自偏远农村,比较朴素、诚实,也算勤劳。有了保姆之后,林胜夫妻俩就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孩子完全交给保姆照顾,他们只是在晚上下班回来的时候稍微逗逗孩子。
, 百拇医药
一个周末,他们都不加班,就带女儿去公园玩。这时,他们发现原本爱说爱笑的女儿,现在却沉默寡言,经常皱着眉头,好像有很多心事。当他们要坐到草丛中休息的时候,女儿却坚决不坐,说地上不干净。林胜夫妇听后还觉得保姆教导有方呢。过了一会儿,他们来到公园一侧,那里有一个水龙头,看得出女儿很想玩水,可又犹豫不决,最后,还是扭过头,不看水龙头了。林胜就对她说:“你想玩水就玩呗!”女儿非常矛盾,脸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说:“我不能碰水龙头。”妈妈问她:“为什么不能碰啊?”女儿说:“保姆说我不能碰。”原来,保姆平时带她的时候,喜欢让她静静地坐,着不动,不许她乱碰东西,不许她玩水,不让她乱走动,怕她摔倒,给自己惹麻烦……总之,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为了讨好保姆,孩子变得越来越安静。
点评:
不少保姆只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来看管孩子,只是不让孩子饿着、哭着、摔着……完全一副“公事公办”应付主人的姿态。如何让孩子更健康、快乐,如何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爱,不在她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这种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很难满足孩子对爱的需要。
保姆一般都不愿孩子乱动乱跑,生怕出危险。其实,很多年迈的老人也常常是看护而不是照顾孩子,他们因为身体不便,常常会阻止孩子的很多活动,把他限定在狭小的活动范围内;以保证安全。这样的限制,使孩子失去了许多从运动中学习、从实践中感知的机会。因此,父母无论多忙,都要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呆在一起。这样才容易培养一个有安全感、心理健康的孩子。
如果爸妈因客观原因要离开孩子一小段时间,譬如出差十天,就要告诉孩子,还要向他承诺,自己多少天以后一定回来。这样一来,虽然孩子还会有分离的痛苦,但是能够预期的痛苦,就相对容易承受了。, http://www.100md.com(逝水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