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是药三分毒”
药品本身的毒性特别是一些尚未被临床实践验证的药品缺陷,无疑是造成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虽然每一种新药上市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一、二、三期临床安全性实验,但由于受实验人数和对象的限制,真正的用药安全性检验是从新药上市后才全面开始的。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由于临床实践的限制,使药品本身未被发现的缺陷引发了药品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因为一些医生对新药的药性不太了解或没有按规程用药,也可能造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于是便有“是药三分毒”之说。
除了药品本身的原因外,“久病成良医”式的滥用药物和不合理用药也是造成药品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许多人为增强疗效而自行加大服药剂量,或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自行购买药物等。据我国药品反应不良监测中心的统计表明,抗感染类以抗生素为主药的不良反应构成比例最高。
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国外报道约5%的住院病人是因不良反应而入院的,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住院期间又发生新的不良反应。我国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的占3~7%,据卫生部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推算,全国每年至少有250万人因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疾病而入院,其中死亡近20万人。我国在70年代用于治疗失眠的“安眠酮”、80年代用于治疗肠寄生虫的“四咪唑”、80年代用于治疗甲癣的“酮康唑”等都曾引发大范围的不良反应事件;国际上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也屡见不鲜,1930~1960年各国用“醋酸铊”治疗头癣,造成铊中毒,有半数用药者死亡;1956~1961年欧美用“反应停”治疗妊娠反应引致海豹样畸胎,受害1万人,死亡5000人;1968~1979年美国用“心得宁”治疗心律失常造成角膜、心包腹受损,受害人数2257人……, 百拇医药
除了药品本身的原因外,“久病成良医”式的滥用药物和不合理用药也是造成药品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许多人为增强疗效而自行加大服药剂量,或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自行购买药物等。据我国药品反应不良监测中心的统计表明,抗感染类以抗生素为主药的不良反应构成比例最高。
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国外报道约5%的住院病人是因不良反应而入院的,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住院期间又发生新的不良反应。我国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的占3~7%,据卫生部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推算,全国每年至少有250万人因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疾病而入院,其中死亡近20万人。我国在70年代用于治疗失眠的“安眠酮”、80年代用于治疗肠寄生虫的“四咪唑”、80年代用于治疗甲癣的“酮康唑”等都曾引发大范围的不良反应事件;国际上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也屡见不鲜,1930~1960年各国用“醋酸铊”治疗头癣,造成铊中毒,有半数用药者死亡;1956~1961年欧美用“反应停”治疗妊娠反应引致海豹样畸胎,受害1万人,死亡5000人;1968~1979年美国用“心得宁”治疗心律失常造成角膜、心包腹受损,受害人数2257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