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美学美容(美容师)》 > 2017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083219
文饰 当属非物质文化财富(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医学美学美容》2017年第6期
     文饰的传承发展

    文饰美容是从20世纪90年代,由海外华人传入中国大陆。文饰源于文身,文身,是在人体上增添一个原来没有的符号或图形并赋予一定含意或表达一种思想。而文饰美容,是对原有人体对构(眉、眼睑、唇)的装修和美化,表达唯美思想,也可以说是永久或半永久化妆,是更进一步的技术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饰美容已经成为一个多学科的综合艺术形式,它集合了历史、绘画、人体结构、肌体活动规律、针法、国学,机械电子制造等多项专业知识。当代文饰美容师更注重美学、医学设计、国学、素描等素质培养。“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国学可以归纳为八大模块:儒家思想、释、道、易、史、兵法、养生、法家思想。现代文饰术多用到中国传统美学、面相、运势、信仰、图腾、命运等方面的知识。

    上述我们知道,自古以来,文饰作为一种文化已经传承了数千年。凡有历史,有内容,有故事的时代产物,我们称作“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文饰作为一种文化,承载美的核心价值,发扬中华五千年美学文化,在针功夫上自古传承至今,与时代共存,共发展,共繁荣。

    专家观点

    我个人认为,文饰,包括美容,应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文身、理发行业都是传承有序的。中医医疗疤痣、瘢疮、烂疤眼(砂眼)等也有老字号,还有中医内科调剂五脏六腑而乌发生津,让“黄脸婆”皮肤红润、油亮,让人明目等祖传膏散丸,以及针灸、火罐、熏洗、按摩等技法,都属于非遗范畴。文饰,包括文身现象,也可以说是文身文化及其传承较复杂,自古有之,现今还有人体彩绘,也有江湖乃至黑社会标记,非几句话所能概括清楚的。

    About发展中的审美观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蕴藏了中国古人对女性美的诸多独到见解与研究。古代每个历史时期,对美女的评判标准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粗壮结实

    在上古母系氏族社会,生殖和生产的标准就是美的标准。粗壮结实的女人,在那个时候人类的审美观念中就是最美的。我们看到的新石器时代女神像的造型特点展现的就是粗壮结实。受物质条件的限制,那时候女人的服饰或者装饰品,都很简单而实用。但从考古出土发现,一些简单的骨制或木制饰品仍然体现了当时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崇尚。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柔弱细腻

    这个时期被一些历史学者称为是中国古代审美变化的四大转折之一,这个时代中国社会正逐渐由奴隶制转向封建制。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的人们,审美观会产生巨大变化。男人提倡“柔弱顺从”的美女观念占了上风,士大夫盛行“精致细腻”的审美意识。人们注重女性面部形象,“柔弱细腻”的女人被奉为美女。

    两汉时期:秀外慧中

    这一时期,秀外慧中的女性被人们所认可。人们虽然欣赏女性之美,但更强调道德,表现出了以德压美的倾向。到了后汉以及三国时期,人们对美貌的欣赏玄学化,审美达到了至今仍不可及的哲学高度。头饰发型自然朴实,,服装设计也以功能性为主。妆容上,“面如凝脂”“樱桃小口”便逐渐成为古代女性美的基本格调。

    魏晋南北朝时期:崇尚自然

    这也是中国古代审美变化的四大转折点之一,精神上自由解放,最热情,最富个性审美意识,女性开始走向对于美的自觉的追求。这一时期的女子,大多穿着广袖短襦,曳地长裙。腰部束以“抱腰”,并且用衣带来装饰,当时还流行在头上插戴花钗和“步摇”,进一步强调了女性的温婉妩媚,婀娜多姿。因此,崇尚个性美、自然美成为当时的审美标准。

    隋唐时期:雍容富态、健康自然

    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导性标准。女性体态美是额宽、脸圆、体胖,健康是当时人们欣赏的一种妇女之美。服装在延续了南北朝时代的飘逸感的同时更增添了华丽之美。女性着裝之暴露,在中国古代可谓空前绝后。对于化妆极其讲究,那时流行画浓晕蛾翅眉,高而上扬的眉型,更加增添了女子的风韵。到了晚唐、五代时期,女人更是把各种花、鸟画在脸上,以示美丽。

    宋元明清时期:娇小妩媚和三寸金莲

    宋人开始崇尚纯朴淡雅之美,大致以观音菩萨的本貌作为标准,人们对美女的要求渐渐倾向文弱清秀:削肩、平胸、柳腰、纤足。宋代缠足之风则遍及民间,“三寸金莲”成了对女性美的基本要求。明朝女性的发型非常死板,可谓将女性之美裹了个严严实实。直到明朝晚期,才逐渐又有了一些特色。清朝时,含蓄内敛之美,仍然是女性美的基础。清朝文人张潮在其著作《幽梦影》中,也提到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透过生动的比喻,可以看到要求内外兼备的审美标准,这种审美意识一直保持到民国。

    近现代:从自然走向性感

    清末,整个社会还是把“林黛玉”作为美女的偶像。“病美人”到民国时期仍是主导性的美女标准,受西方影响,女性不再以缠足为美,性感美有所抬头。民国期间,中国美女标准逐步与西方国家接轨,代表人物如赛金花、胡蝶等。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段时期倾向前苏联之风,喀秋莎是人们心中的偶像,文革中受政治影响,女性的美丽标准是“比男人还男人”,此期间禁忌美丽,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一切才又步入正轨。今天,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中国美女的标准不再单一,特别是容貌、独立个性和知识素质成为重要的参数。

    专家观点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标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标准差距也很大,不宜用一个标准去套,但有没有一个“善世”的审美标准呢?有没有一个超越阶级、民族、地域、文化的共同审美标准昵?这是美学界争论了上百年,而且还会继续争论下去,难以证清的理论问题。例如研究唐宋民俗,不能不看唐宋名画;研究明清民俗,不能不看明清仕女画。从这些画中,就能看出当时人的审美时尚,也能看到服饰与文饰。作为男性,喜欢欣赏美女,见美女过目不忘。多少年积累下来,公认女人脸型是瓜子脸、鸭蛋脸好看,大眼睛、双眼皮好看,皮肤白皙、细腻、红润好看,头发乌黑、明亮好看……有钱人觉得好看,穷人也觉得好看,城里人觉得好看,乡村人也觉得好看,男人觉得好看,女人也自认为漂亮,工人觉得好看,农民也觉得好看,知识分子也觉得好看,这就是公共美的标准。

    近几年出现的“三文”(文眉线、眼线、唇线)现象,无可厚非。整体上讲,是人们追求美的一种美学冲动,也是一种审美。在文饰发展的长河中,同样渐渐形成一定的审美标准,比如雾眉、丝绒眉等是现在的流行趋势。既然文饰是一种审美活动,那么文饰师不单需要绘画等美术功底,还要考虑人的脸型及五官(人体构造),还有被文饰人的喜好、职业、文化、教养,以及社会时尚和被文饰人的目的等,设计出符合被文饰人特色的眉形、眼线,不一定拘泥于现有的审美标准。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