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在规划性动静脉内瘘管理中的应用
成功率,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方法,3观察指标,4统计学计算,2结果,1穿刺情况,2并发症情况,3满意度,3讨论
黄芳芳(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广东 深圳 518000)
近年来国内血液透析患者增多,血管通路是清除体内毒素,炎症介质,水等物质,控制心衰,纠正电解质紊乱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自体动静脉内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护理学者对规划性动静脉内瘘穿刺早已不再新鲜了,但采用信息化系统对血管通路的研究文献较少,动静脉瘘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1]。但由于穿刺点位反复集中在一处,易造成感染,加重治疗难度,严重影响患者血液透析质量,并且不同类型的血管通路,不同性质适合于不同的人群,对动静脉内瘘建立、穿刺等要求越发增高[2]。本次研究通过我院收录的150 例患者为对象,分别实施不同动静脉内瘘管理,分析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阐述至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录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总计150 例患者为对象,分为两组各75 例。其中观察组的年龄为21~75 岁,平均(54.39±7.24)岁,男性41 例(54.67%),女性34 例(45.33%)。对照组的年龄为22~76 岁,平均(54.22±7.48)岁,男性42 例(56.00%),女性34 例(44.00%)。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皆符合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相关指征;皆需每周进行≥2 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