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扩皮送鞘法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中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
静脉,发生率,1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2方法,3观察指标,4统计学方法,2结果,1扩皮疼痛评分,扩皮效果,直观效果对比,2扩皮出血量,渗血发生率对比,3置管后穿刺点维护频次,置管并发症发生率
骆菊英,陈玉珍,朱惠琴,邹丽霞,张丽洁,刘 英(粤北人民医院,广东 韶关 51202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恶性肿瘤患者临床长周期化疗首选置管方案,具有置留时间长、血管损伤性小、护理维护量少等临床优势,且受超声技术结合应用影响,PICC 临床置管效果及安全性均有显著提升,但在置管流程中,穿刺后需在扩皮操作基础上成功送入微插管鞘,完成置管操作,而相关临床研究指出,传统扩皮操作中受扩皮角度、范围低精确性影响,存在明显局部组织及淋巴管损伤风险,引发扩皮后渗血、渗液,延迟扩皮创面愈合,增加不良愈合风险[1-2]。针对上述情况,本院特在分析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扩皮操作安全风险因素类型后,特对传统扩皮刀扩皮法操作角度、范围予以调整,开展临床研究,以明确改良影响性及实际与实际应用效果,研究详情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选2019年1月~2020年5月研究时间段内住院治疗恶性肿瘤患者260 例,经动态随机化分组法1:1 分组后,于超声引导下PICC 置管期间,予以对照组(n=130)传统扩皮刀扩皮法置管、观察组(n=130)改良扩皮送鞘法置管。对照组(男69 例,女61 例),年龄最大者68 岁、最小者19 岁,平均年龄(43.55±5.28)岁,穿刺部位左贵要静脉39 例、右贵要静脉72 例、其他19 例;观察组(男67 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