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07年第7期
编号:12064013
催眠改变生活?(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日 《东方养生》 2007年第7期
     B. 精神分析学说

    提到精神分析学说,就想到弗洛伊德,他的许多论述构成了该学说的基础;经历了众多心理学家的工作,形成了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框架。精神分析观点的基本实质就是把催眠状态解释为适应性的退行。这是一种自我服务性退行,故它处在自我的控制之下,能够服从自我意志而终止。这里有一个假设,即为了对内心体验的掌握,受术者可通过暂时与现实隔绝,从而启动、控制和终止心理回归。催眠依赖于受术者与催眠师的感情关系,即移情作用,具有思维过程易于被操纵的特点。

    C. 角色扮演理论

    萨宾及其追随者们认为,催眠现象的出现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萨宾围绕角色这一概念提出他的论点。萨宾认为,角色是有催眠师的批示或暗示导演的,根据这些指示或暗示,被催眠者知道该如何扮演这个角色,该如何去行动。萨宾强调,被催眠者并不是有意装扮某种角色去蒙骗别人,而是渐渐地进入角色,全神贯注于某一狭隘的意识领域以致失去现实的自我意识。他比喻道,一个演员在扮演一个角色时,或哭,或笑,都需要他集中注意去体验这种情感,当他沉浸于这种情感时,就可能失去自我意识。即便是一般的人们,当他们在看电影或小说时,他常常会沉浸到故事情景中去,愿意随着导演和作家的引导去幻想,去体验。

    D. 新离解理论

    新离解理论的倡导者是希尔加德。他认为人的意识是能分离的,是会变更的。有一些催眠现象,如催眠后遗忘、催眠性自动书写、年龄倒退、对抗性运动项目、痛觉丧失、幻觉等,都是意识分离的强有力的证明。例如,对抗性运动项目,要求被催眠者弯曲他坚硬的手臂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