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09年第7期
编号:12052294
从茶马古道说开去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日 《东方养生》 2009年第7期
     提起茶马古道,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普洱茶,同样,说起普洱茶,茶马古道是不能不提到的。“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康藏高原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当时的茶马古道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条从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100多公里;另一条路线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旬、德钦,到西藏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达、拉萨,然后再经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3800多公里。在两条主线的沿途,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将滇、藏、川“大三角”地区紧密联结在一起,逐渐成为一条国际大通道,这条国际大通道,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6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