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09年第9期
编号:12051070
大雅平淡,关乎神明
http://www.100md.com 2009年9月1日 《东方养生》 2009年第9期
     因这一期要做的内容事涉明代文化,奈何以前对这一段历史并不太了解,于是乎,《日月代社会生活史》、《明代文化史》、《明代美术史》等等,齐齐拿来猛啃。如此临阵磨枪,自然只能是银样蜡枪头,解解渴罢了,派不上真正用场的。然,饥渴过后,虽书本暂置,但有一句话,却一直盘旋在脑海,回味久久。

    “大雅平淡,关乎神明”,这是曾官至南京礼部尚书的明代文人画之集大成者董其昌对于文学及绘画最高境界之看法。他认为:“撰述之家,由潜行众妙之中,独立万物之表者,淡是也。”因此,崇尚平淡天真意趣。所绘景致平淡无奇,造型简拙朴实,笔墨清淡含蓄,虽无诱人之景与激荡之情。境界却静意清雅。

    董其昌的这种至淡显示出的是没有遮掩的简、远、高、逸,而只有拥有了清明高妙之心性,才可反观出这样一种澄澈的世界。

    不仅是董其昌,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苏轼的“天真烂漫是吾师”,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

    我们这期所介绍的艺术评论家李永林教授在解读米芾关于一幅好画的标准,即“以不仿前人”、“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时也在强调“物质情态形色俱若自然”并不是要求你一定要去写实,一定要画得像,而是自然不做作。在画画的时候,只要画面上呈现出来的没有做作的痕迹,那就是一个境界。

    由着这样一句话,又想起了梵澄先生说的当“文字达到极致的时候,是连气势也不当有的”。当一个人的文字达到了炉火纯青之时,一切斧凿之痕、一切可见的修饰,均随之而无。一切“有意”均化为“无意”,浑融无间,淡而致于“味”。

    想到此,又不由想起了季羡林季老的散文。

    季老的文字简洁生动朴实,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骈四骊六,平实、诚挚,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平白如水。然而就在这平淡如水的字里行间,对造化的感恩、对弱小的怜悯、对悲苦的达观、对博爱慈悲一往情深等等,一切对生活的感悟就在这不曲不隐而又充满真挚情感的本色写作中,表现得醇厚如酒。读其文,可见其人。

    现在的我们,时常觉得雅就是要高高在上,要想大雅,就得时时端着,拿出一个姿态来。可掉过头来仔细想想。为什么一定要端着?其实不过就是自己已经觉出了自己的不完满,所以才想着要用人为的雕琢去遮掩。

    当一个人的修养已然达到了一定的纯度和深度之时,即可坦然地去掉浮华,近于平淡,将其自我心性与艺术修养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形成一种“至淡而不淡”的独特韵味儿。

    “淡”是生命大彻大悟之后的境况,是由悟道之心所创造出来的独特艺术境界。

    境界如此。神明自来,因而,古人未欺我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