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10年第11期
编号:12016725
中国凭什么“统治”世界?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东方养生》 2010年第11期
     中国到底是“富强崛起”还是“文明崛起”,是个大课题。

    中国的崛起当然已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当马丁·雅克在2009年推出《当中国统治世界》时,立即在英美读书界成为畅销奇书。去世不久的季羡林先生在20世纪末曾经瞻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21世纪,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领导全世界。这一“东方压倒西方”的惊世预言在雅克的书中得到了全面的论证。

    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主导世界的最强大国家,人民币将取代美元成为世界的储备货币,汉语将如同今日的英语一样成为全球通用的世界语,孔子的教诲将与柏拉图思想一起成为西方学生熟悉的经典。

    问题在于,中国的崛起与文明有关吗?抑或仅仅是一种“富强的崛起”?发展主义的国家战略与消费主义的民众意识上下合流,其背后共享的世俗目标,便是价值、伦理和文明无关的富强。

    一旦儒家文明整体崩溃,虚无化的精神无法制约人性中被不断激发的欲望,物欲主义便如同跳出潘多拉盒子的魔鬼弥漫整个社会。

    以富强为轴心的改制与以文明为目标的改革不同,是去价值、去理想、去乌托邦的,它仅仅是韦伯意义上的制度合理化。

    一个国家假如只有经济实力,只是一个GDP大国,它可以拥有支配权,但未必有让国家心悦诚服的道德权威。唯有文明大国,拥有话语领导权或文明竞争力的大国,才有可能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富强的崛起”看的是一国的综合实力,是其商业、工业和科技在全世界的挑战与垄断能力,而“文明的崛起”则是另外的指标:世界一流的大学、影响全球哲学或宗教以及全球交往的语言优势。

    马丁·雅克的命题“当中国统治世界”或许倒过来说更为恰当:当代中国表面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国家,骨子里却是一个国家主权为核心的民族国家。

    积极展开与普世文明对话,在融合主流价值的基础上发展自身的文明的独特性,从而扩展普世价值的内涵,这是赢得文明主导权的不二法门。

    中国已经实现了“富强的崛起”,不过,进一步的“文明崛起”,中国准备好了吗?元朝末年,打下江南的朱元璋急于称霸,问计于谋士朱升,朱升献计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进入21世纪的中国,机遇和危机并存,切莫上了马丁·雅克过于热心的当,最审慎的态度莫过于“广积粮,不称王”。这个粮,便是与世界主流价值接轨的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至于是否称王,天命不可违,让上帝去选择吧。,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