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12年第4期
编号:12209180
法门寺的成住坏空(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日 《东方养生》 2012年第4期
     从阿育王变白开始

    公元前486年,佛祖释迦牟尼圆寂。《菩萨处胎经》云:“佛灭度后,有舍利八槲四斗。”

    百余年后,孔雀王朝的第三任国王阿育王,使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阿育王的前半生,是个暴虐的君王,后半生,洗心革面,成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这个极寓传奇色彩君王,极端而又分裂的一生,被人们以“黑阿育王”和“白阿育王”划分开来。

    白阿育王时代的到来,预示着佛教的弘扬发展。公元前243年,在阿育王的指导下,释利房等18个僧侣,组成一支传教队伍,携带19份佛祖真身舍利,踏入中国。行走到古周原的美阳城附近时,天空出现祥云,僧侣们认为这是佛祖的暗示,遂将佛祖真身舍利埋在当地。接着,这18个僧人去面见秦王,被打入地牢,很久后才获救。而不幸中的万幸是,佛祖舍利由于早已埋藏好,而幸免于难。

    到东汉桓帝时代(148年),西域高僧安世高,来到美阳城,在距离佛祖舍利不远处住下。据说,安世高夜半时发现窗外有一道红光,直冲云霄,凭借多年修行经验,他断定这是佛教圣物的灵光。于是,在奏请之后,安世高带宫僧多人,去当地发掘,半日便挖出带梵文的记事青砖,及装了19份佛舍利的宝函。桓帝大喜,命人将19份舍利送往19个地方,分别建塔,藏于其中,在美阳城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建立起的宝塔,就称为阿育王塔,也就是后来的法门寺塔,塔下挖有地宫,以存放佛骨舍利,并以此闻名于世。
, http://www.100md.com
    根据当今出土的法门寺碑文《志文》和《物账》中的记述,在此之后,打开地宫的有:元魏的拓跋育,隋文帝时期的李敏,但影响都不如唐朝帝王的七迎佛骨事件。而作为法门寺与大唐皇室纽带的,正是地宫中的佛指舍利。

    法门寺的福星

    武德元年(618年),当时还是大丞相的李渊,来到陕西扶风视察民情,正式将法门寺定名(之前改叫成实寺),并奏表复兴已荒废的法门寺。

    回到长安不久,李渊摇身一变唐高祖。次年,李世民凯旋路过法门寺,自小佛缘不浅的他,自然要参拜一番。小秦王的这一进寺,也使法门寺的地位,至此确立下来。

    当时的法门寺归属于其他寺院,李世民的到来,让他们看到一丝光明。为了改变当时的境遇,法门寺僧人极力奉承这个小秦王。李世民被捧得陶醉其中,欣然答应了法门寺僧人的条件,法门寺扩充了人力财力,并从此开始自治独立。
, 百拇医药
    贞观五年(631年),潮州刺史张德亮,奉旨修缮曾遭火焚的法门寺。这时,李世民已披上龙袍,号太宗。张德亮在修缮期间,不知从哪听来“此塔一闭,经三十年一示人,令道俗生善”的言论和“古所谓三十年一开,开则岁谷稔而兵戈息”的传闻。随后他奏请太宗“开剖出舍利以示人”。从此,地宫开,舍利出。虽然这次舍利只在寺内展示,并未运送至长安,但法门寺地宫三十年一开的规矩,从此确立下来。

    六迎佛骨一毁会昌

    唐代对佛教的政策是以开明、积极为主导,并多次以官方形式加以强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唐皇室八帝六迎佛指舍利。

    太宗归西后,高宗李治登基。高宗从小对佛教耳濡目染,祟信至极。显庆四年(659年),高宗开地宫,也开了迎舍利至皇宫的先河。《志文碑》中记载道:“显庆五年春,三月,下赦请舍利往东都入大内供养。又追京师僧七人往东都入内行道”。这一事件,被称为“高宗延之于洛邑”。经历三年的逢迎和礼拜后,舍利被奉还法门寺。有了皇亲国戚们的眷顾与供奉,法门寺一时名满天下。被整修得气势恢宏。
, http://www.100md.com
    继高宗之后,唐代第二次迎奉历武周、中宗两朝,前后五年,在唐代历次迎奉中,时间最长,且与武则天有密切关联。肃宗和德宗统治时期正处于安史之乱以及刚平乱不久,国家由盛转衰,动荡不安,财政困难,因此,这两次迎奉佛骨的活动规模较以前都有所减小,持续时间短,所赐舍财物亦少,影响不大。到第五次宪宗迎奉佛骨,因为韩愈的激烈反对,而广为人知。

    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迎佛骨,京城再次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承上《谏迎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对于韩愈这一表,满朝文武皆惊骇不已,宪宗受这当头棒喝,更是龙颜震怒,要处以韩愈极刑,后经裴度、崔群忠营救,最终被贬为潮州刺史,幼女也病死在被贬途中,但他依然正气凛然,无怨无悔,在历代谏佛骨事件中,最为震撼人心。

    在佛教兴盛的大唐,韩愈的出现,为整个大唐气氛画上一道警醒的符号,然而,唐朝佛教真正面临的厄运,还要算武宗发起的“会昌法难”。
, 百拇医药
    在唐朝历代皇帝中,反对佛教的不多,武宗李炎,是反对得斩钉截铁的一个。历史上,灭佛灭得最彻底的“三武一宗”里,唐武宗就在其中。其中原因,一是由于武宗偏信道教,向往长生不老;二是因为佛教发展到武宗时期,实在太过膨胀,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上,都给朝廷带来巨大压力,甚至威胁到地主阶级利益。武宗为保皇权,大张旗鼓地展开一场灭佛行动,史称“会昌法难”。

    到会昌四年(844年),武宗毁佛的浪潮,波及到了法门寺。据记载,唐武宗不仅大动干戈,敕令“焚烧经教,毁拆佛像,起出僧众,各归本寺”,而且还细化到具体措施,命“代州无台山、泅州普光寺、终南山五台寺、凤翔府法门寺,寺中原有佛指节,皆不许置供及巡礼等,如有人送一钱者,脊杖二十。如有僧尼等,在前述处受一钱者,脊杖二十。诸道州县如有送供者,当处提获,脊杖二十。”武宗的决议令人望而生畏,一时间,佛寺凋零,无人再敢送供。

    枪打出头鸟,辉煌的法门寺,在这场厄运中,注定在劫难逃。在武宗之前,法门寺一直作为皇家寺院被供奉,是一所宫墙外的内道场,具有尊贵的低位,寺庙僧人也过得相对清净一些。然而,在“会昌法难”中,法门寺的这种特权被取消,没有任何优待的权力,它的命运,和其他寺院一样,面临毁灭性的打击。唐武宗对佛教的毁灭是不留余地的,他甚至敕令毁碎佛指骨舍利,这在历朝历代,都是绝无仅有的,可见他对佛教的厌恶程度极深。好在,受命者是忠实的佛教徒,且有不畏生死的勇气,他冒着欺君之罪的危险,在隧道的西北角处,把真正的佛骨藏起来。只是毁碎了佛骨舍利的影骨(仿制品),就此搪塞过去。佛指舍利虽劫后余生,仍让人心有余悸,而至于当初保护舍利的人是谁,是怎样进行秘密工作的,至今仍是个迷。

    武宗之后,宣宗即位,开始大兴复佛。之后,懿宗不顾劝谏,终于掀起唐代最后一次,也是最隆重一次迎奉佛骨的活动。据《资治通鉴》载,懿宗于咸通十四年三月,派遣使者和僧人往法门寺迎佛指舍利,并“广造浮图、宝帐、香舆、幡盖以迎之;皆饰以金玉、锦锈、珠翠。自京城至寺三百里间,道路车马,昼夜不绝。夏,四月,壬寅,佛骨至京题,导以禁军兵仗、公私音乐,沸天烛地,绵亘数十里!仪卫之盛,过于效祀;元和之时,不及远矣!富室夹为彩楼及无遮会,竟为侈靡。上御安福门,降楼膜拜,流涕沾臆!赐僧及京城耆老尝见, http://www.100md.com(冀哲)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