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13年第1期
编号:12351946
中华大航海时代(3)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日 《东方养生》 2013年第1期
     唐宋航海第二波

    唐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已完全开辟。阿拉伯商人苏莱曼,于公元851年东游印度、中国等国,后其在《东游记》中记述,唐代的海船特别巨大,波斯湾风高浪险,只有中国的海船能航行无阻,阿拉伯的货物都是装载在中国海船上,进行远洋贸易。

    真正全面体现古代中国海上实力的,当是宋代。宋代设多处专门用来建造航海用船的大型船厂,比唐船型体更大的海船出现。1974年夏天在福建东南泉州湾后渚港出土了一艘宋代海船,全船总长达35米,排水量至少在400吨,载重200吨以上;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的“南海一号”宋代海船,排水量可达600吨,载重近800吨。最后考证,这些沉船均是宋代进行海外贸易的远洋货轮。

    宋人周去非撰《岭外代答》“木兰舟”条记载,木兰舟是一种当年远航南海的远洋货轮,“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柂长数丈。”这条船一次可以载几百人,船上储存一年的粮食。为了解决副食品供应,还在船上养猪酿酒,即所谓“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经推断,木兰舟的最大排水量接近1500吨。唐朝内河船,长20余丈(约合70米),载人六七百者已屡见不鲜。有的船上能开圃种菜,仅水手就达数百人之多,舟楫之大可以想见。宋朝为出使朝鲜,建造了“神舟”,它的载重量竟达1500吨以上。有的大海船载重数万石,舵长达3丈-5丈(约合10米~17米)。唐宋时期建造的船体两侧下削,由龙骨贯穿首尾,船面和船底的比例约为10:1,船底呈“V”字形,便于行驶。
, http://www.100md.com
    唐朝舟楫已采用了先进的钉接榫合的联结工艺,使船的强度大大提高。隋炀帝南巡江都,乘坐的龙舟便是钉榫混合。隋炀帝好大喜功不假,但对于高科技,依旧热心。至于东征高丽,日本,水陆并进,也有史学家猜测是为了削弱关陇贵族集团,并不是智商低下。只不过他善于打破旧世界,却没来得及建设新世界罢了。

    宋朝造船、修船已经开始使用船坞,这比欧洲早了500年。宋代工匠还能根据船的性能和用途的不同要求,先制造出船的模型,进而依据画出来的船图再进行施工。欧洲在16世纪才出现简单的船图,落后于中国三四百年。

    元朝虽有心消灭汉族文化,但不知不觉还是被同化了不少,而对于宋朝的舰队,一直是采用拿来主义的。这点,忽必烈颇为难能。

    元明的顶峰时代

    到了元明以后,中国的海上强国形象达到了顶峰,其中元代是古代中国海上扩张最鼎盛的时期。元代朝廷利用南宋强大的海上力量,建立起了自己的水军部队。先后东征日本、进军占城、安南、南击爪哇。元朝的海上力量主要来自缴获宋军船只,南宋的海军部队就此成了运输大队长。明代的海上实力则以郑和“七下西洋”成为当时世界航海史的一大壮举,比西方哥伦布航海要早87年,至今仍是一项世界纪录。郑和所率船队比今美国航母战斗群还庞大,有一次所率的大船便达62艘,船队人员总编制为27800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全员编制的四五倍。
, 百拇医药
    郑和下西洋用船叫“大宝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大船长达四十四丈,明代营造尺一丈相当于现在3、2米,也就是说当时郑和的大船约长达142米,堪称“明代航母”,排水量数千吨,当时没有一个国家能造出这么大的船,同时代哥伦布去美洲乘的是排水量近百吨的三条帆船,在当时的欧洲已是大船,但与大宝船相比,只能算是小船。

    明代的海上主力战舰是“福船”和“广船”,郑成功收复台湾用的就是这种战舰。一直到清代中期,中国仍是海上强国。明朝时期造船的工场分布之广、规模之大、配套之全,是历史上空前的,达到了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最高水平。主要的造船场有南京龙江船场、淮南清江船场、山东北清河船场等,它们规模都很大。如龙江船场年产就超过200艘,它还以建造大型海船而著称。1957年在南京宝船场遗址出土一个全长11米以上的巨型舵杆,令人叹为观止。再如清江船场,有总部四处,分部82处,工匠3000多人,规模也甚为可观。明朝造船工场有与之配套的手工业工场,加工帆篷、绳索、铁钉等零部件,还有木材、桐漆、麻类等的堆放仓库。当时造船材料的验收,以及船只的修造和交付等,也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正是有了这样雄厚的造船业基础,才会有明朝的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远航壮举。

    中国自明朝中叶之后,逐步丧失了对海洋的热情。而清朝皇帝虽然与元朝皇帝一样都来自马背民族,却惊人地少有开放包容的性格,康熙爱挑剔,乾隆好粉刷,嘉庆喜褴褛,成丰爱自卑。不说海洋,连大陆也被满目疮痍。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哀。

    ,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