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生活》 > 2007年第7期
编号:11479721
诗意之旅·漫步长城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食品与生活》 2007年第7期
     秦时楼堞汉家营1,匹马高秋抚旧城。鞭石千峰上云汉2,连天万里压幽并3。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且勿却胡论功绩4,英雄造事令人惊5。

    —— [清]康有为《登万里长城》

    1楼堞:门楼矮墙。营:壁垒。均指长城上的防御设施。2鞭石:借用秦始皇想建石桥渡海看日出处,有神人用鞭驱石下海的传说。3幽并:古代幽州和并州,即今北京、河北、山西、内蒙一带。4却胡:抵御匈奴。5英雄:指秦始皇。造事:指建筑长城。

    长城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奇迹。它的开始修建,据记载最初始于春秋战国时的楚国,以后各国相继兴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入侵,在公元前214年把秦、赵、燕三国的北部长城联成一体,形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此后汉代、北魏、北齐、北周和隋代,都曾在北部与游牧民族接壤的地带修筑过长城。到了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剌和女真的侵扰,自洪武至崇祯200多年间,前后18次修筑长城,把长城的东部起点延伸到了今辽宁九连城的鸭绿江边,使它的全长达到了6300公里。如今这条蜿蜒于北部崇山峻岭间的长城大部分保存完好,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伟大的历史遗迹总是吸引着后来的杰出之士,长城自然毫不例外。它在漫长的岁月里,使无数英雄好汉为之折腰叹息。清代诗人康有为早年立志变法,他在顺天乡试上万言书之前,曾怀着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一人单骑,出了居庸关,站在高高的八达岭上眺望那里的壮丽河山。太多的历史积淀使长城的一砖一墙都令人浮想联翩,秦汉时的烽火硝烟仿佛还没有散去,御敌的刀光剑影仍在眼前晃动。但更震撼人心的,则是长城东穷碧海、西带黄河所显示的当年建造者鞭石上云汉、连天压幽并的宏大气魄。长城在历史上抵御外敌入侵的功过自可由人评说,但它本身所蕴涵的巨大的创造力,是足以让世人和后代为之震惊的。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也许就含有不受长城影响便难成好汉的意思在内。

    诗人当年登览长城的八达岭,也是如今北京西北郊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它位于延庆县与昌平县的交接处,有八达岭长城、居庸关、关沟、虎峪、驻跸山等景。其中居庸关的外口八达岭上的长城,是明代长城保存得最完好、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它宛如一条苍龙出没盘旋在重峦峻岭之间,不见首尾,却气势磅礴。居庸关是长城的重要关隘,这里两山夹峙,形势险要,自古就有“天险”之称。而满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使“居庸叠翠”成了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除了北京西北的居庸关、八达岭外,长城还有几处可供凭吊和游览的遗址,那就是地处河北秦皇岛东北的山海关、北京密云县北金山岭、位于华北怀柔县的慕田峪、地处山西代县西北的雁门关,以及地处甘肃河西走廊西头的嘉峪关等地。

    历代吟咏北京八达岭长城的诗作很多,如康熙时沈济用有一首《登八达岭》诗说:“策马出居庸,盘回上碧峰。坐窥京邑尽,行绕塞垣重。夕照沉千帐,寒声折万松。回瞻陵寝地,云气总成龙。”虽然也写实,但气势却远不能和这首诗相比。, 百拇医药(曹明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