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生活》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584079
玫瑰人生(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食品与生活》 2008年第4期
     为了迎娶苏珊,我辞掉了电台的美差——要养活老婆,靠一个月一次死工资总归弄不好了——我先后换过几次工,最后和朋友合伙做美国棉花的进口生意。

    1937年1月2日,我们在衡山路国际礼拜堂举行婚礼,然后在大草坪上开了个茶会,很简单。结婚蛋糕是在霞飞路一家白俄的西餐公司订的。戒指是在霞飞路上一个葡萄牙人开的首饰店买的白金婚戒。是洋金戒指,当中镂空,刻着两人的英文名字。然后晚上在静安寺的康乐酒家摆两桌酒招待双方家人。从前我们知识分子办喜酒一般都是简简单单,最喜欢是开个tea party。那种一摆就是几十桌甚至上百桌的一般都是公馆人家,他们喜欢讲排场摆阔气,和我们情趣不同。

    新家安在法租界近南昌路“花园别墅”,租的是一幢独立花园洋房。房东是个韩国人,如果长期租约,一年只收10个月房租,每一年还免费帮住户装饰粉刷一次。我一直不大赞成买房子,房子一买好人就生根了。

    结婚5年后,我已在香港路有自己的写字间和自备汽车。那年我28岁。我实现了诺言替苏珊买了两只大钻戒,其中一只在20世纪50年代以7000元人民币的价钱卖给越剧名伶。还有一只抄家抄走了,后来折合200元人民币了事。对此,苏珊看得很平淡,她说:“钻石、黄金是硬通货,成为通货就是要流动。所以,今天流到我这里,明天流到你那里是很正常的。”

    苏珊如愿以偿,做了职业主妇,将我们家打理得有条有理。下面是客厅、餐厅,楼上是我们的卧室、书房,三楼是两个儿子的天下,随便他们拆天拆地。男孩子天生好动,应该有他们的天地。我们过的是典型的上海中产阶层的生活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