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游朱家角、七宝、真如
朱家角农家寻味
走近朱家角,一方幽静之地,三十六座石桥古风犹存,游人来此看古桥、观水景、觅老屋、品鱼鲜、寻小吃。在镇上的石板路上散步踏地气,回归大自然,深深地吸上一口来自附近湖荡上含有芦苇清香微甜的水气洗涤烦心。
坐在放生桥边的茶馆里用茶,品尝卤汁豆腐干、梅花糖豆、九制陈皮、胡桃云片糕等小食品,还有那特别好吃的熏豆(炙豆),洵为人生一乐。夏秋季节是新鲜毛豆上市时,剥豆烧煮后放在铁筛内,用文火烘干熏透,碧绿色带自然青,吃在口中滋味浓,毛豆清口粒粒鲜,齿颊留香味悠长。
听当地老人讲,朱家角镇过去还有一种特产——清水梅皮,光绪《青浦县志》记:“挤梅皮以蜜饯制之,味甘脆,鲜甜异常。”旧时,以“雪香斋”产为佳,取苏州东山青梅,去核,留皮,榨去酸水,加糖蜜腌制,入口甜酸适宜。当人身体欠佳时含上一颗,开胃口提精神,此物大概不多见了。
, 百拇医药 旧时还有一款庙会畅销“庙饼”,这是晚清运粮的船工赖以果腹的食品,面粉为料,甜中有咸。饼馅是咸萝卜干或咸菜蒸熟加白糖猪油制成。从前镇上小孩喜欢吃用熟花生制作的“果酥”。熟花生磨细成末,佐以白糖猪油作馅。此“花生酥”甜、香、糯最好吃,但重油高糖显然已经不适合当代人的口味了。
走在朱家角镇上,看到小吃名点真多啊,五色汤圆、冬笋虾仁烧卖、薄皮生煎馒头、鲜肉小笼、鸡肉馄饨、大包酥、油酥肉饺、羊肉面、豆腐花、线粉汤、油氽臭豆腐干等。熟藕是朱家角独有的一道甜点,在塘藕中孔填塞糯米,煮透切片,红褐色的香甜熟藕,藕孔中的糯米拌有塘藕的清香,咬上去糯糯的、甜甜的,这是吴地风味的杰作!夏日来朱家角,还能吃到新鲜生藕片,看着盘中片片剔透如玉洁白藕,真是一种视觉享受。莲藕多孔,玲珑可爱,女不离藕,多食此物,聪明过人。
桂花飘香时节,朱家角的水红菱又嫩又甜,野荸荠黑里透红,街上到处有叫卖声。我最喜欢水红菱皮上那一层带水青紫色和荸荠那深朱红的天然色彩,这大概是画家用彩笔也无法表达的色泽。
, 百拇医药
旧时朱家角镇的老字号酒家茂林馆、长兴馆、黄义顺,以善于烹制水乡名菜,如响油鳝糊、醉虾、锦肠、糖醋鳜鱼、青鱼划水、鸡丝拌洋菜、莼菜鸡丝羹闻名。此地野生菜花塘鳢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塘鳢鱼越大越肥壮,肚里的鱼子鲜得不得了,红烧、串汤、炖蛋大可一饱口福。
七宝古镇话美食
前些日子游七宝,眼前的景象实在让我吓了一跳:几条小街上,游客密密麻麻,人头攒动,狭窄的小街红尘滚滚,油烟泛滥,一家连着一家的小吃铺里叫卖海棠糕、重阳糕、定胜糕、蟠桃糕、粢饭团、重糖麻球、小笼馒头、馄饨、锅贴、葱油饼、炒面、油条、豆腐浆、粢饭糕、熏青豆、扎肉、粉蒸肉、糟肉、红薯干、粉皮鱼头汤、鸭脚宝、咸花生……
旧时江南农家对于糯米糕团,极有感情,上海人喜欢蒸糯米糕,做糯米团子过节。我的父辈就是老上海糕团点心的忠实粉丝,曩昔,他在“七宝农校 ”教书,过年前带回好多七宝特产糯米、米粉做的各式糕点。早上放些切条赤豆糕在粥内焐热最好吃,硬冷的糯米糕切成扁片在平底锅用猪油煎软,糕香和着油香引得小孩大欢喜。从前七宝的方糕只有豆沙、枣泥、松仁、核桃等几种,方糕里香甜的豆沙会渗透出一股诱人的猪油味,吃在嘴里,甜透心底。
, http://www.100md.com
某日,我到蒲汇塘边七宝人上海画家许恺德家做客,他说:来七宝,羊肉、牛肚什、小馄饨、 海棠糕、方糕、老酒是一定要尝尝的。七宝方糕的传说与宋人范仲淹有关,范仲淹儿时家境贫寒,冬夜读书,他把粥盛在盘子里冻结,割成一块块,饿了就吃一块。他的同窗石海卿知道此事后,便叫人用糯米粉仿照范仲淹的制作方法,做成了糯米方糕送给他吃…… 七宝的老虎脚爪与别处不同,咬上去喷香,外皮脆硬有嚼劲,嘿!真是像老虎五出瓣的脚爪,小孩子拿在手里慢慢地啃,那是童年美好的回忆。
我最爱那雪嫩如玉的七宝豆腐花,看卖家用铜铲从木桶里捞起一浅碗豆腐花撒上葱花、虾皮、榨菜,浇上鲜酱油等佐料,用小勺挖起豆花往嘴里一送,鲜、香、辣、滑、爽,五味陈杂,享尽人间口福。那些氽在大铁锅里的鲜肉大汤圆也是我来七宝的首选,轻轻地咬上一口糯软的汤圆皮,一吸,一股滚烫的鲜汤肉汁涌入口中,这是品尝鲜肉汤圆者最有味觉快感的几秒钟……
七宝酿酒历史悠久,“七宝大曲” 又称“七宝烧”,上世纪50年代名闻沪上。如今这一老牌佳酒只在爱酒人士的回忆之中。
, 百拇医药
真如伏天品羊肉
上世纪80年代初,沪上书画篆刻家钱君先生同我谈起真如古镇时很兴奋地说:“那里有许多明清老屋很入画,真如寺额枋上还遗留700年前的元代墨迹。真如羊肉味最鲜,常吃羊肉可以强身健骨补血。”他解放前曾去吃过几次,感觉比他家乡海宁的羊肉还要入味!
卜居真如30年的我,发现来这里羊肉馆吃羊肉的朋友几年来总是几个老面孔,春夏秋冬,一盅老酒、一盘白切羊肉或羊杂碎,蘸着一种深褐色黏黏的调料,边吃边聊边抽烟,最后再呼噜呼噜吞下一大碗羊汤面,一种享受美味快乐的咀嚼声夹杂着羊膻味融化在晨光中升华成一片青紫色的烟雾……
今年90高龄的周老伯也是镇上羊肉老饕,他说:“已有200年历史的真如羊肉为何长盛不衰?原来,从前真如属嘉定,农民伏天喜食羊肉。那时,每天凌晨三点半,农民上街吃茶,四点半许,进羊肉馆要上一碟羊肉,一杯白酒,一碗羊汤面,吃完下田最有力气。后来许多老农民就此吃上瘾,引得街上有的居民也常常来尝尝。”
真如的红烧羊肉也有特色,史料记载:乾隆年代真如羊肉名震江南,一条老街上竟有30多家羊肉馆。民国年间,镇上扶栏桥东有赵群林、赵云山兄弟在北大街卖红烧羊肉(又名生糟羊肉),用稻草作柴,大灶头上烧出来,香鲜、卤浓,嚼之糯黏、肥甜,多汁,但又不腻,酥烂但又不碎,一定要出锅趁热吃呀!
又是几十年过去了,真如古镇桃树浦里的木船、河边的明清老屋、街上青石路、行走的老农早已烟消云散。但是,每届春暖,河边桃红柳绿,一片缤纷灿烂,那口烧了200年羊肉的铁锅里浓香依旧……, 百拇医药(杨忠明)
走近朱家角,一方幽静之地,三十六座石桥古风犹存,游人来此看古桥、观水景、觅老屋、品鱼鲜、寻小吃。在镇上的石板路上散步踏地气,回归大自然,深深地吸上一口来自附近湖荡上含有芦苇清香微甜的水气洗涤烦心。
坐在放生桥边的茶馆里用茶,品尝卤汁豆腐干、梅花糖豆、九制陈皮、胡桃云片糕等小食品,还有那特别好吃的熏豆(炙豆),洵为人生一乐。夏秋季节是新鲜毛豆上市时,剥豆烧煮后放在铁筛内,用文火烘干熏透,碧绿色带自然青,吃在口中滋味浓,毛豆清口粒粒鲜,齿颊留香味悠长。
听当地老人讲,朱家角镇过去还有一种特产——清水梅皮,光绪《青浦县志》记:“挤梅皮以蜜饯制之,味甘脆,鲜甜异常。”旧时,以“雪香斋”产为佳,取苏州东山青梅,去核,留皮,榨去酸水,加糖蜜腌制,入口甜酸适宜。当人身体欠佳时含上一颗,开胃口提精神,此物大概不多见了。
, 百拇医药 旧时还有一款庙会畅销“庙饼”,这是晚清运粮的船工赖以果腹的食品,面粉为料,甜中有咸。饼馅是咸萝卜干或咸菜蒸熟加白糖猪油制成。从前镇上小孩喜欢吃用熟花生制作的“果酥”。熟花生磨细成末,佐以白糖猪油作馅。此“花生酥”甜、香、糯最好吃,但重油高糖显然已经不适合当代人的口味了。
走在朱家角镇上,看到小吃名点真多啊,五色汤圆、冬笋虾仁烧卖、薄皮生煎馒头、鲜肉小笼、鸡肉馄饨、大包酥、油酥肉饺、羊肉面、豆腐花、线粉汤、油氽臭豆腐干等。熟藕是朱家角独有的一道甜点,在塘藕中孔填塞糯米,煮透切片,红褐色的香甜熟藕,藕孔中的糯米拌有塘藕的清香,咬上去糯糯的、甜甜的,这是吴地风味的杰作!夏日来朱家角,还能吃到新鲜生藕片,看着盘中片片剔透如玉洁白藕,真是一种视觉享受。莲藕多孔,玲珑可爱,女不离藕,多食此物,聪明过人。
桂花飘香时节,朱家角的水红菱又嫩又甜,野荸荠黑里透红,街上到处有叫卖声。我最喜欢水红菱皮上那一层带水青紫色和荸荠那深朱红的天然色彩,这大概是画家用彩笔也无法表达的色泽。
, 百拇医药
旧时朱家角镇的老字号酒家茂林馆、长兴馆、黄义顺,以善于烹制水乡名菜,如响油鳝糊、醉虾、锦肠、糖醋鳜鱼、青鱼划水、鸡丝拌洋菜、莼菜鸡丝羹闻名。此地野生菜花塘鳢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塘鳢鱼越大越肥壮,肚里的鱼子鲜得不得了,红烧、串汤、炖蛋大可一饱口福。
七宝古镇话美食
前些日子游七宝,眼前的景象实在让我吓了一跳:几条小街上,游客密密麻麻,人头攒动,狭窄的小街红尘滚滚,油烟泛滥,一家连着一家的小吃铺里叫卖海棠糕、重阳糕、定胜糕、蟠桃糕、粢饭团、重糖麻球、小笼馒头、馄饨、锅贴、葱油饼、炒面、油条、豆腐浆、粢饭糕、熏青豆、扎肉、粉蒸肉、糟肉、红薯干、粉皮鱼头汤、鸭脚宝、咸花生……
旧时江南农家对于糯米糕团,极有感情,上海人喜欢蒸糯米糕,做糯米团子过节。我的父辈就是老上海糕团点心的忠实粉丝,曩昔,他在“七宝农校 ”教书,过年前带回好多七宝特产糯米、米粉做的各式糕点。早上放些切条赤豆糕在粥内焐热最好吃,硬冷的糯米糕切成扁片在平底锅用猪油煎软,糕香和着油香引得小孩大欢喜。从前七宝的方糕只有豆沙、枣泥、松仁、核桃等几种,方糕里香甜的豆沙会渗透出一股诱人的猪油味,吃在嘴里,甜透心底。
, http://www.100md.com
某日,我到蒲汇塘边七宝人上海画家许恺德家做客,他说:来七宝,羊肉、牛肚什、小馄饨、 海棠糕、方糕、老酒是一定要尝尝的。七宝方糕的传说与宋人范仲淹有关,范仲淹儿时家境贫寒,冬夜读书,他把粥盛在盘子里冻结,割成一块块,饿了就吃一块。他的同窗石海卿知道此事后,便叫人用糯米粉仿照范仲淹的制作方法,做成了糯米方糕送给他吃…… 七宝的老虎脚爪与别处不同,咬上去喷香,外皮脆硬有嚼劲,嘿!真是像老虎五出瓣的脚爪,小孩子拿在手里慢慢地啃,那是童年美好的回忆。
我最爱那雪嫩如玉的七宝豆腐花,看卖家用铜铲从木桶里捞起一浅碗豆腐花撒上葱花、虾皮、榨菜,浇上鲜酱油等佐料,用小勺挖起豆花往嘴里一送,鲜、香、辣、滑、爽,五味陈杂,享尽人间口福。那些氽在大铁锅里的鲜肉大汤圆也是我来七宝的首选,轻轻地咬上一口糯软的汤圆皮,一吸,一股滚烫的鲜汤肉汁涌入口中,这是品尝鲜肉汤圆者最有味觉快感的几秒钟……
七宝酿酒历史悠久,“七宝大曲” 又称“七宝烧”,上世纪50年代名闻沪上。如今这一老牌佳酒只在爱酒人士的回忆之中。
, 百拇医药
真如伏天品羊肉
上世纪80年代初,沪上书画篆刻家钱君先生同我谈起真如古镇时很兴奋地说:“那里有许多明清老屋很入画,真如寺额枋上还遗留700年前的元代墨迹。真如羊肉味最鲜,常吃羊肉可以强身健骨补血。”他解放前曾去吃过几次,感觉比他家乡海宁的羊肉还要入味!
卜居真如30年的我,发现来这里羊肉馆吃羊肉的朋友几年来总是几个老面孔,春夏秋冬,一盅老酒、一盘白切羊肉或羊杂碎,蘸着一种深褐色黏黏的调料,边吃边聊边抽烟,最后再呼噜呼噜吞下一大碗羊汤面,一种享受美味快乐的咀嚼声夹杂着羊膻味融化在晨光中升华成一片青紫色的烟雾……
今年90高龄的周老伯也是镇上羊肉老饕,他说:“已有200年历史的真如羊肉为何长盛不衰?原来,从前真如属嘉定,农民伏天喜食羊肉。那时,每天凌晨三点半,农民上街吃茶,四点半许,进羊肉馆要上一碟羊肉,一杯白酒,一碗羊汤面,吃完下田最有力气。后来许多老农民就此吃上瘾,引得街上有的居民也常常来尝尝。”
真如的红烧羊肉也有特色,史料记载:乾隆年代真如羊肉名震江南,一条老街上竟有30多家羊肉馆。民国年间,镇上扶栏桥东有赵群林、赵云山兄弟在北大街卖红烧羊肉(又名生糟羊肉),用稻草作柴,大灶头上烧出来,香鲜、卤浓,嚼之糯黏、肥甜,多汁,但又不腻,酥烂但又不碎,一定要出锅趁热吃呀!
又是几十年过去了,真如古镇桃树浦里的木船、河边的明清老屋、街上青石路、行走的老农早已烟消云散。但是,每届春暖,河边桃红柳绿,一片缤纷灿烂,那口烧了200年羊肉的铁锅里浓香依旧……, 百拇医药(杨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