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新知杂志》 > 201110
编号:13760772
2009年门诊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钱锡芬
第1页

    参见附件。

     由表3可知,在4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利福平居首位、其次异烟肼。这与利福平、异烟肼的不良反应相符[7],和以往利福平不良反应报告结果一致。这其中又以利福平所致的肝脏毒性反应为最多[5],注射剂型不良反应发生率又大大超过了口服给药。利福平是抗结核的一线用药,在临床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掌握用药剂量、用药时间是临床医生必须考虑的问题,使其发挥最大药效而不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采用个体用药方案,杜绝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问题,临床用药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不采用经验疗法、及时做肝功能检查。喹诺酮类目前是我院临床使用较多的一类抗结核新药,应其抗菌谱广、不需要做皮试和应用方便等特点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欢迎,它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多。

    由表4可知,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序为胃肠道反应、肝损害、过敏反应、关节损害、神经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肾损害等其中以消化系统胃肠道反应所占比例较大,肝损害不良反应最为严重,其它不良反应较少见,发生时间多在1周-3个月。肝损害是各种化疗方案的共同副作用,它可能与患者本身身体状况有关,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或曾有肝病史的结核病患者,其肝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结核病患者[8],我国是乙肝高负担国家,结核病患者合并肝炎感染率高,因此更应重视肝损害发生的危险性。前两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