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新知杂志》 > 201110
编号:13761158
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早期干预及GMFM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王洪波 贺瑞荣 朱蕾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ZKS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影响。方法:30例诊断为ZKS患儿,月龄3~9个月,采用综合方案早期干预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采用GMFM评价。结果:治疗前后各功能区评价具有显著疗效,总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GMFM不仅可以反应患儿粗大运动发育状况,而且能够评估早期干预治疗运动功能的改善。

    【关键词】中枢性协调障碍; 早期干预;GMFM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343-01

    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是由德国Vojta博士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早期诊断脑性瘫痪的代名词。主要由各种病因导致中枢神经损伤后使中枢协调作用障碍而出现姿势反射异常和肌张力改变的病症[1]。它是目前我国引起儿童肢体残疾的重要因素。我科自2007以来对诊断ZKS的患儿进行了3个月的早期治疗,采用GMFM评价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我科住院和门诊治疗ZKS患儿共30例,均符合以下条件:(1)存在导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2)有脑损伤的早期症状;(3)有Vojta姿势反射异常,肌张力改变,运动发育落后及姿势异常。高危因素以窒息、早产、病理性黄疸、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主,异常表现:6个月以前主要表现身体易打挺、手握拳、竖头不稳,6个月以后主要表现自发动作少、不能独坐、尖足及扶站不支撑。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综合早期干预治疗,静滴脑蛋白水解物10ml/d,高压氧每日1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