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新知杂志》 > 2012年第3期
编号:12278633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医学新知.综合版》 2012年第3期
     【中国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86-02

    【摘要】目前欧美国家广泛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年龄分段方法,将65岁及以上人群划定为老年人,但我国依然沿用1982年亚太地区老年工作会议所制定的标准将60岁视为老年人的年龄界线,其他方面老年人高血压诊断标准与一般成年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相同。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可并发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尿毒症等疾病,病死率占人类死亡首位,严重危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早、持久有效地防治高血压,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界卫生组织的年龄分段方法,将65岁及以上人群划定为老年人,但我国依然沿用1982年亚太地区老年工作会议所制定的标准将60岁视为老年人的年龄界线,其他方面老年人高血压诊断标准与一般成年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相同。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可并发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尿毒症等疾病,病死率占人类死亡首位,严重危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早、持久有效地防治高血压,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1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1.1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病率高 据报道,美国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87%以上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而我国是53.21%[1,2]。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随增龄而逐渐升高,老年人因大动脉弹性减退、顺应性下降,极易导致脉压增大(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有关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实验表明,单纯收缩压的升高是心血管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3]。

    1.2 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虚脱,是由于体位改变引起脑供血不足而导致。站立后血压值低于平卧位,收缩压相差20 mmHg以上(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相差10 mmHg以上,可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4]。老年人由于心脏和血管系统逐渐硬化,交感神经增强,血压长期偏高,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如体位突然发生改变或服用抗高血压药极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据统计,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33%,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者约占15%, 75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达30%~50%[5]。
, 百拇医药
    1.3 血压波动大 由于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行性病变,血压变动缓冲能力、血压变动调节能力、心脏应激能力等体内各种血压调节机制显著降低,导致老年人血压波动大,收缩压尤其明显。文献报道,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内收缩压平均相差40 mmHg,舒张压平均相差20 mmHg,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一年内收缩压波动幅度为20~130 mmHg[6]。

    1.4 并发症多且严重 老年人血管功能存在明显障碍,心排血量降低,极易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冠心病等一系列并发症。其中高血压是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80%的脑出血由高血压引起。

    1.5 假性高血压 老年人由于动脉明显硬化,难以被水银柱式的袖套血压计的气囊压迫阻断血流导致测量时体表血压增高,动脉粥样硬化愈严重,假性高血压就愈显著,但并不能反映体内真实的血压水平。有关研究表明,老年人在65~74岁年龄,其假性高血压患病率可达70.6%[7]

, http://www.100md.com     2 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2.1 治疗目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脏排血量,将血压调整到适宜水平,最大限度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及药物性低血压等危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2 治疗原则:(1)强调非药物治疗,预防为主,当血压不能控制时给予药物治疗。(2)渐进式降压,老年人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药量,使血压下降较为缓慢、稳步,并注意密切观察心输出量降低、血管阻力等异常现象。(3)坚持长期治疗,禁忌不规律服药或突然停药。(4)减少血压波动,平稳降压,宜选用起效平稳的长效降压药,全面观察服药后血压控制情况,尤其是夜间血压情况,不可让夜间血压过高或过低。(5)多采用联合用药,选用副作用相互抵消或不叠加的降压药联合使用,禁忌加大剂量服用一种降压药。(6)预防体位性低血压,以坐位或立位血压为降压目标,避免使用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

    2.3 抗高血压药:目前用于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的降压药物有六大类: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理想的抗高血压药应具有以下特点:①能有效降压而不产生耐受;②不良反应少;③不增加(甚至能改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④能逆转靶器官的损害;⑤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⑥服用方便;⑦价格便宜。
, http://www.100md.com
    (1)利尿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利尿剂为老年人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予以优先考虑。包括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三类。其中噻嗪类利尿药(氢氯噻嗪),作用温和、价格低、降压快,尤其适合于女性、肥胖、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首选药物[8]。另外,吲哒帕胺(钠催离或寿比山)是新型利尿剂,副作用比较小,能有效利尿和扩张血管,要注意低血钾。多项欧美人群的降压治疗临床试验表明: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比大剂量更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和逆转左室肥厚,对糖、脂、电解质代谢无不良影响[9]。

    (2)β受体阻滞剂 少数β-受体阻滞剂有促进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具有血管扩张作用,从药代动力学方面来看是有益的。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价和治疗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提出降压药物中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4个强适应证为: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冠心病高危因素、糖尿病。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包括哮喘、伴有支气管痉挛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低血压(收缩压<85mmHg)、严重的心动过缓(<45~50次/min)或病窦综合征、药物过敏。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除降压外,对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也有重要疗效,适用于伴心率快、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对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疗效更加显著。此类药物对血脂有一定影响,会掩盖低血糖症状[10]。, http://www.100md.com(黄著统 任桂梅)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