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09年第13期
编号:11803120
吃药还是吃包装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日 《人人健康》 2009年第13期
     一盒药只有3片,6个药瓶里的药装进1个药瓶才刚刚装满……难怪有人形象地比喻,现在的药品包装是“三斤胡桃四斤壳”。时下,药品过度包装问题严重。在消费者眼中,包装越正规的药越可靠,为了迎合这种心理,药品企业将包装成本计入药价,每一次包装的“升级”,都给涨价提供了堂而皇之的借口!而国家质检总局《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也仅仅处于草案阶段,目前还没有通过实施,这也给了药企豪华包装产品以可乘之机。

    太原市读者贾先生向本刊反映,上海罗氏制药分装的进口药物骨化三醇胶丸,一瓶只有10粒,每次医生给开一个月的,需要吃6瓶。为了方便,他每次把6个药瓶的药全部装进1个瓶子里,差不多刚刚装满。

    医生给他开的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莫西沙星片,90多元一盒,每盒只有一板,上面只有三片药,每天一片,盒子空荡荡的。

    记者在太原市一些平价大药房里,随手拿起一些药品发现都是包装大,药品少。
, http://www.100md.com
    比如高血压患者经常服用的,由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络活喜,长长的纸盒里只有一板,稀稀拉拉地放着7粒。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康泰克美扑伪麻片,右边橘黄色头像格外引人注意,十几厘米长的一个盒子,剥开纸盒,里面是一片铝塑泡罩包装,只有10粒药。

    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君尔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空荡荡的盒子里只有两板药,每12小时服用一次,一次2~4片,共12片,如果按照每次服三片计算,一盒药仅能用两天。

    中药同样如此,香港京都本草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胖大海甘草含片,即使说明书夹在里面,轻轻一摇,药盒里仍是咣咣当当地响,里面装有三板药,每板10颗,铝塑封装,每板药只有药盒面移的1/3。

    在太原市并州路万民大药房,张先生在收银台付钱时,无奈地对收银员说:“再买个塑料袋吧,这么多盒子我拿不了。”
, 百拇医药
    张先生向记者抱怨,有时真不知道是在买药,还是在买药盒。每次药买回家后,他都得剥掉这些“豪华外衣”,把药一板板地捆起来,能省不少空间。

    张先生买的是处方药,记者调查发现,那些治疗慢性病的处方药包装浪费更严重,因为患者需要常年服用。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高女士告诉记者:“平均每三天就得扔掉三四个药盒,真不知道,我们在吃药还是在吃包装?!”

    “羊毛出在羊身上”是最简单的道理,包装成本必然会加在消费者身上。过去的西药,往往是黄圆瓶,软木塞,再加蜡封。中药汤剂装在小热水瓶中,或者是又粗又黑的丸剂,仅用纸包着。包装不足,影响药品食用的安全性,当然是不足取的;但过度包装,使商品价值与包装价值严重不成比例,就会有欺诈和暴利之嫌,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造成社会的不正之风,是畸形消费的一种表现。

    多年从事制药行业的肖先生介绍,自2001年,我国药品实施非处方药和处方药分离管理以后,开放式柜台的药店逐渐兴起,老百姓买药前可以货比三家。制药企业为了让自己的药好卖,便开始从包装上花心思,这是商品社会使然,加上包装工艺的不断改进,药价便水涨船高。
, http://www.100md.com
    同时,老百姓在进药店选药时,和选其他商品一样,在事先不知道疗效的情况下,比如买感冒药,如果一个厂家包装非常简单,而另一家的包装看起来很正规、材质也很好,给人的感觉就是达个药企更重视品质,只要价格相差不大,有经济实力的顾客就会选包装好的药。

    这样,药品过度包装问题也就愈演愈烈。同一种药,换个包装,价格甚至就能涨上一倍。

    后来国家药监部门为了规范药品管理,2006年6月1日起实施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对药品商品名和通用名在包装上的字号比例和位置做了一定的限制。但对药品包装空间、材质等问题并没有进行严格限制。

    据了解,欧盟、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都有对过度包装予以限制的法规和标准。比如在美国,处方药是没有包装的。美国的药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处方药柜台,一部分是非处方药柜台。在处方药货架上是清一色的各种大大小小的白色瓶子,里面装着各种处方药,药剂师根据医生的处方将患者需要的剂量再装入黄色的小瓶子中,瓶子上不仅注明了患者个人信息、药名、剂量、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基本要素,还注明这个药再有几次配药的次数。

    还记得儿时上医院看病,大夫开了药,药片装在一个白色的小纸袋里,纸袋外面写上剂量,感觉又简单又方便。

    但是,现在的包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度包装,把治病变成了一种很花哨的行为,给消费者增加了经济负担和不便,给国家带来很大的资源浪费。

    从这个意义上讲,消费者应该反思,过度包装有时恰恰是我们自己“捧”出来的行为;药品企业也要明白,别净给消费者“玩儿虚的”,毕竟,买药不是送礼,少一点花枝招展,多一些实实在在,才是在消费者心中立足的真道理。, 百拇医药(庆 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