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感染性皮肤病 > 疱疹 > 带状疱疹
编号:13710910
治带状疱疹要“三早”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15日 《人人健康》 20132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疱疹初起时患处皮肤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红斑,继而在红斑上发生水疱,逐渐增多,呈簇集性,有时可合为大疱;有时疱壁破裂,从而继发感染则转为脓疱,损害一般不超越中线。老年人的病程常为4~6周,也有超过8周者。正常治疗后,疱液吸收,待脱痂后,遗留的色素也逐渐消退,一般不留瘢痕。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但多在皮肤黏膜病损消退后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可持续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的后遗神经痛,常见于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半年以上。

    带状疱疹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抗病毒药物,更应尽早应用。带状疱疹的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为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但此类药肾功能减退者需要慎用。

    抗病毒的同时,还需要营养神经的药物,常用药物为维生素B1、甲钴胺片等。因为神经的修复时间比较长,所以营养神经的药物需要长期使用,前期疼痛明显时,可以适当服点止痛药。

    对于局部的皮损治疗,在疱壁未破损时,可外涂炉甘石洗剂。疱壁破损时,可外涂抗感染软膏,以防感染。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可同时使用物理疗法,有助于缓解疼痛,促进皮损干涸结痂。, http://www.100md.com(赵祺蒙)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感染性皮肤病 > 疱疹 > 带状疱疹